篇尾语 德胜者,业必旺

篇尾语 德胜者,业必旺

本篇写完收笔,仍感意犹未尽。能否建造万丈高楼要看地基,家族能否久盛不衰要看文化根基。有了厚德载物、浩然正气的家德,上下齐心严守家规,励精图治的家风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培养出堂堂正正的下一代。

如果把持续兴旺的荣德生家族比喻为体育运动中的接力赛,一代接着一代胸怀志向的荣家后来人,他们接过前者传递来的接力棒后,个个能朝着心中远大目标继续奋力加速,出现一轮又一轮持续奔跑的精彩场景。

荣家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接棒人,优秀的教练员功不可没。荣氏兄弟出生在普通农家,如果没有母亲石氏出色的教诲,在艰难中磨炼儿子有责任、有担当、有志向,也就不可能出现出色的荣氏兄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太重要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教与众不同,孩子才会与众不同。我想,荣德生家族家教中的玄机妙理,很值得我们可敬可叹!可咀嚼、可珍视的。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教养的责任。如今社会上很多父母,重点放在给孩子吃好穿好上,很少关心品德教育。其实,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品德,最珍贵的永远是良心。钱没了可以赚,房子毁了可以重建,唯独人品毁掉了,就很难再建起来。

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品德教育,因为他们认为品德再好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其实人的一生中,课堂学习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比考试成绩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意志、胸怀、品德等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说教就能产生效果的,也是需要通过父母的行为,融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无锡历史上有个叫陈阿尖的聪明人,孩童时到油店玩抛棉球偷油,有意让棉球掉进油缸,捞回家挤出小半碗油,受到母亲的夸奖。后来越偷越大,难以自拔,终于被官府抓到了,由于偷得太多,要秋后问斩。

临斩前,他请求检斩官:“想再吃一次母亲的奶。”

刚好母亲在现场为他送行,于是就满足了他的要求,岂料他竟一口咬掉了母亲的乳头,张着血口说:“第一次我偷了油没有受到你的批评制止,现在要被斩头,都是你促使的,所以我现在非常恨你。”

陈阿尖咬掉生母哺育他长大的乳头。这血淋淋的一口,咬醒了千万个“望子成龙”而放纵失教的母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最多的是父母,因为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父母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一定要慎之又慎,直接影响孩子品行的形成。家教无声、无痕,当你泡在电视剧旁,手机前,你教会孩子懒惰;当你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昂时,你教会孩子自负;当你和爱人吵得昏天黑地时,你教会了孩子自私;当你在乞讨者面前漠然走过时,你教会了孩子冷酷。

同样,热情大方的父母的孩子大气热情;温和善良的父母的小孩善良友爱;有集体观念和规矩意识的父母,才能养出有规矩、懂敬畏的孩子。

请记住!孩子面前,最小的事也会对他造成影响,哪怕是随地吐一口痰,或扔一根烟头。

在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然而又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像荣德生那样做得正,行得端,用自己的行为,点点滴滴滋养子女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出一种温暖他人的爱意,融融的善意和宽容的胸怀。这是以心灵点燃心灵,以品格传递品格,以行动带动行动的家教。前半生你养育孩子用心了,后半生就省心,前半生省心了,后半生伤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林则徐对攒钱留给子孙的愚蠢行为做过评论:“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今天,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句话的,又有多少人呢?试想,手里有了大把的钱,对多数人来说,那还有啥进取心?就是接过你手中的接力棒,他还会奋力加速奔跑吗?就是奔跑了,心里还惦记着家里沉甸甸的财富,他还能跑得快吗?

股神巴菲特是个有钱人,个人拥有财富数十亿,儿子为创业唯一的一次向他开口借钱,却被他一口拒绝,气得他去银行贷了款。儿子在艰难创业中还贷还息,却从中学到了东西,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强得多。事业有成的他在谈到个人成长体会时说,父亲当时拒借对极了,不经磨难,难以成材。逆境锤炼了我的坚强,历练了我的心智。后来,巴菲特把90%的个人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他的举动还受到儿子的表扬。

家族兴衰的规律已被研究人员发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次之,诗书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次。如果说荣德生家族兴盛百年不衰,不如说荣家后人将祖先的德行、善行延续了百年。近年来,喜闻国内媒体报道成功人士不把财富传给子女,而捐赠给社会公益事业的新闻开始多起来,这是极为明智的义举,是真正为家业持久兴旺负责任的郑重举措啊!

追寻荣德生家族百年兴旺的源头,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一个家持续兴旺的标志,绝对不是坐拥万贯家财,而是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长盛不衰,无论什么时代,美好的家风和家教是一个家族兴衰的根本,是谁也夺不走的传家之宝。

未来,荣德生家族百年兴旺之后,能否持续久盛不衰,答案也深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