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四射
时代发展到荣毅仁这一代,“借智”兴旺家业、事业的家族特质,在荣毅仁身上更加显露出迷人的光彩。在创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他借智的起点更高,视野更广,本领更大。 不遗余力在全球范围网罗人才,组成一个高层次的跨国智囊班子,特别是聘请为中美建交立下汗马功劳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担任智囊班子的顾问,成了当时的美谈。
荣毅仁与基辛格在北京合影
荣毅仁主张搞经济工作要善于听取意见,重视“曲突徒薪”之士。有一次在赴外地视察的公务车上,他引用《汉书·霍光传》的典故,向身边的中信员工讲了“曲突徒薪”的故事。他讲道:有个客人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放着柴火,建议主人把烟囱改一改避免火灾。主人没听,结果失火。邻里相助把火扑灭。起先,主人只请救火和烧伤的人吃饭,相帮的人成了家里的座上客,而没有请曾经给他提建议的人。后来受人劝说,主人突然醒悟了,也把那个提意见的人一起请了。
荣毅仁依靠智囊班子,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商人士4000人次,国内前去洽谈业务的也有3000多人次,他布局新产业,探索新方式,按照自筹资金自己经营的方针,建设中国第一座高档涉外商务办公大楼,按照市场定价方式租给了98家外国公司,短时间就回收了投资。为给智囊班子和总部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荣毅仁用赚来的钱建设了一座京城大厦,此时,改革开放已10多年,对荣毅仁这种做法持异议的人仍然不少,甚至告状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同志悄悄暗访了京城大厦,看过之后他说,荣毅仁筹办中信公司没有办公地,把自家小院贡献出一部分放上办公桌,大家不吭一声,现在中信赚了钱建了大厦就有了意见,我看这大厦盖得好,功能完备,对招商投资、繁荣经济有利,还是荣毅仁有眼光。
中信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毅仁采用智囊班子的意见,在发达国家进行了大范围的投资,不仅关注资源、金融行业,还较早布局高科技产业。联手英国和香港企业组建亚洲卫星,购买了一颗美国通信卫星“亚星一号”。几年后,亚洲卫星偿还了中信所有投资,并在香港、纽约上市,中信作为控股的股东,获利颇丰。
短短10多年时间,荣毅仁领导的中信公司已由10多人发展到3万多员工,拥有13个直属公司和20个海外分公司,公司总资产由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值到800多亿元,创造了资本增值的神话。1987年曾任中信高级顾问的基辛格听到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有魅力的企业家之一的消息后说:“荣毅仁是既了解东方,又了解西方的企业家。苏联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他们找不到一个像荣毅仁这样的企业家。”
中信的会计秦榴也曾评价过自己的领导:我们公司上下都称荣毅仁为“荣老板”,其实,有些方面却是有名无实,“荣老板”在中信工作14年,公司资产增值几千倍,但他从来没有在中信公司拿过一分钱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