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
荣智健“借智”内外并举,既注重引进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设备,又重视企业内部的万众创新。长期以来,我国从炼铁到特钢产品,需要经过四道冶炼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重新加热熔炼,生产周期长,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而国外发达国家已将从炼铁炼钢到特钢产品几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
荣智健拍板创建江阴兴澄特钢,明确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设备“借”过来,经过多国考察,最终从德国引进一条全长600米的“四位一体”生产线。生产流程从原来的1个月缩短到8小时,成材率提高20%,节煤节电等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车间操作环境更是天壤之别,原来手工靠力气活,又热又累又脏,现在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工人坐在洁净的程序控制室里,只需轻松按按电钮了。
更可喜的是,兴澄在引进世界一流的设备以后,荣智健要求进一步向企业员工“借智”,动员兴澄人解放思想,敢闯禁区,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更好利用优良的装备优势,自主创新冶炼工艺技术,不断开发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来。在那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瓜子和苹果的故事:
2002年大年初一上午,兴澄特钢领导和往年一样,向坚守在生产岗位上的员工拜年慰问,但慰问品和往年可大不一样。
一件是一包开口爪子,一粒粒西瓜子裂开了小嘴,很方便掰开上口,只因革新了加工工艺,每斤比普通西瓜子贵6元。
另一件是两个印字的苹果,红彤彤的苹果上有“奋斗不息”“奋发图强”等话语,据了解,苹果快成熟时,将印有不同字样的纸贴在苹果向阳的一面,半个月左右的阳光照射,在收获苹果时把纸揭开,字就印在苹果上,每斤价格从原来3元涨到6元。
还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同样的西瓜子,普通的5元一斤卖不动,开了口的11元一斤还难买到?我们能不能围绕市场开发出各种特需钢种?让经济效益成倍上升?
一场大讨论,在兴澄上下热烈地开展起来!公司还承诺:创新成功,功劳是有关人员的,并给予相应重奖;创新如果失败,有关人员不需要承担责任,由公司总承担。从而为员工舒展才智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一个个创新成果在兴澄不断涌现。
固定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钢链叫系泊链,因长期浸泡海水中,又要能经受海浪冲击、风暴等恶劣气候环境考验,国内外的锚链厂家对制造系泊链的特种钢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兴澄人在创新热潮中,研制生产的锚链特种钢推出后就获得认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墨西哥海湾,飓风过来,海湾里许多石油钻井平台的系泊链大都断裂,但人们惊讶地发现,唯有兴澄牌的系泊链坚牢如故,一根断裂也没有!强大的飓风为兴澄产品证明了高人一等的品质。一下就吸引了世界锚链专家的眼球,国内外锚链厂家的订单,似雪花般飞向兴澄。
就在同一年,兴澄人又成功开发出制造高压锅炉管的特种钢,用于配套超大功率发电机组。原来日本钢铁企业卖给中国大型锅炉厂的每吨价格9万元,自从兴澄开发成功后,日本企业立马将产品降价至每吨5万元。
当世界汽车生产商需要用“轻量化”来降低能耗的时候,兴澄研制的轻质钢得到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知名汽车生产商的青睐,其中兴澄轴承钢叩开世界顶级轴承制造商的大门,成为获得“采购绿色通道”的第一家中国钢铁企业。
“让更多国外企业用上兴澄优质特钢,让兴澄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兴澄人的誓言响彻长江之畔。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兴澄创新生产的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全国同行之首。
“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变我新,人新我精。”兴澄人不断创新和突破,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企业具备了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
[1]引自《荣氏百年》第二章,第24页至45页。
[2]引自《荣氏百年》第二章,第36页至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