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抚宁吹鼓

◎二.抚宁吹鼓

抚宁的两大民间艺术——吹歌和太平鼓,从乡村僻壤走向大雅之堂。2006年4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抚宁县为“中国吹歌之乡”并成立了“中国吹歌研究基地”。

1.抚宁吹歌

抚宁吹歌是冀东和东北三省中吹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各类唢呐为主奏乐器,主要用于年节喜庆、婚丧嫁娶及民间秧歌舞蹈的伴奏,当地称为“鼓吹乐”。

抚宁吹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公元1599年和1876年明、清县志记载,当时很多艺人在县衙供职,人称“官喇叭”。吹歌以演奏吹管乐器为主,常见的为两支唢呐加一鼓一钹。它的特点是演奏形式生动活泼,乐曲富有地方色彩。在喜庆的场合,高超的艺人会用两只唢呐对口,吹奏出各种动物的声音,或者模仿出两个完全不同声调的人说话,一呼一答,妙趣横生。顶有趣的是两支队伍撞到一起,一场各不相让的拼歌让听者大饱眼福。如今,抚宁吹歌已发展为传统深厚、风格稳定的独特文化瑰宝,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吹歌”。

2.太平鼓舞

太平鼓原是巫人跳的舞蹈。历史上称“辑舞”“辫鼓”“辫扇舞”。经数千年流传,几经易名,现已成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太平鼓是抚宁太平鼓舞蹈的唯一道具,也是唯一的伴奏乐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唐宋趋于成熟,在明清两朝最为兴盛。

太平鼓舞

太平鼓舞源自于宗教。在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人们对一些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既恐惧又敬仰,由此形成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萨满教在举行宗教活动的仪式上,萨满(萨满教宗教仪式的主持者)使用神案、腰铃、单鼓、鼓鞭等很多法器,这些法器上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所用的神鼓就是单鼓,在萨满教中称“太平鼓”。如今的太平鼓上,多绘以花鸟,书写“天下太平”四个字,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娱乐项目。

太平鼓舞分为舞蹈表演和太平鼓演奏两大部分,用于年节喜庆等场合。太平鼓舞没有其他伴奏乐器和唱腔、唱词,为女性所专用。它是河北省冀东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是古老舞蹈艺术的遗存。其丰富的内容和古老的历史,在全国其它同类鼓舞中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