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行动

从概念到行动

“传统出版时代,我们仅仅简单提供知识查询、数据查询、文字查询服务,读者搜索关键词去查询阅读就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仅要对更多的数据进行汇聚,同时要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融合以满足消费者移动化、碎片化的新需求。”同方知网副总经理张宏伟说,大数据时代,文化企业的产品和业态都在经历转型。

是颠覆还是共赢?是毁灭还是重生?面临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文化企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怎样才能有所作为?

从纸质媒体到传统出版,从文艺演出到广播电视,传统文化产业都面临互联网的冲击,从生产模式、产品形态到运营服务都被颠覆重构了。但传统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掌握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思维方式,用好新技术,才能在新时代有新的发展。

张宏伟指出,要研究消费者休闲、研究、学习、创新的不同场景,适应碎片化、移动化的新趋势,提供多层次、精准化的知识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让数据可以感知,让文化可以体验,让知识创造价值,传统文化产业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在与会专家看来,大数据的内涵不仅仅包括数据,还代表着先进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促进融合创新和融合发展,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浙江省文化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云朵网董事长陆世栋就深刻感知到了这种变化。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吹’大数据,现在真是实实在在‘做’大数据。从概念到行动,文化企业对数据应用的理念在增强,对数据的普遍认知在提高,大数据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产业化的运营模式越来越清晰。”陆世栋感言。

“贵州数博会的成长也见证了大数据从概念到行动的飞跃。贵州大数据战略走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简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概念,进行思想启蒙;第二个阶段是用概念来宣传平台、扩大贵州影响,进行产业的准备;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产生新模式、新成果。”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改革发展办主任徐静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