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工智能的“试验场” 为全球提供开放性研发平台

一个人工智能的“试验场” 为全球提供开放性研发平台

“目前,中国处在世界人工智能第一梯队,与美国仍有差距。但是,在贵阳成功举办的国际大赛上,让我看到了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未来。”德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建伟说。

此次大赛,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已有62个团队申请入驻平台,其中就有很多是本次参赛项目。

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是在贵阳市政府、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支持下建设而成的。作为全国首个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跨领域全产业的AI创新综合服务体,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不仅有英特尔软硬件技术支撑、资本对接等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还具有其他同类型平台所不具备的开放性、公共属性,即其他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在该平台上运行,并被兼容。

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不拘行业,不限领域,没有国界地域之分。同时,其最大的亮点除了目前拥有的贵阳市10个领域数据资源外,还将不断引入各行业各领域各企业数据源,能为全球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团队、企业、社会组织提供安全可靠的研发平台,解决开发资源的需求。

去年11月份,国家公布了四大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依据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做了方向布局。但是,人工智能在国内也是被公认的一个门槛较高的行业,无论是百度的无人驾驶,还是阿里的智慧城市,都需要海量的数据作为生产资料,需要框架完成系统开发,需要硬件平台、计算中心去运行,核心的芯片技术与大量的投资都不可或缺。

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的发展处于第一梯队,但中国与美国差距还是客观存在,无论是企业数量、人才数量都仅为美国的一半。而且从技术研发的效率上讲,有一个更形象化的对比,在技术水准大致持平的情况下,要达到相同的效能产出,中国人工智能平台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应该是美国的2—3倍。两国平台系统的芯片计算技术基本一样,原因出现在平台的性质上。美国的人工智能平台更开放,由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一是数据开放程度高,样本多、自然能保证技术迭代快;另一个就是降低了参与门槛,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可以让更多没有资金和资源优势的技术创新型公司参与进来,专注于研发。

相比之下,中国的小型创新公司,就没这么幸运,因为中国的几大创新平台相对更封闭,是以企业为单位专注于各自的纵深领域,无论是核心技术、数据还是资金,不会对小的创新公司开放,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一部分创新力量。

“只有集齐这些资源,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才能启动,而这对于创新能力最强的小型科技团队来说,并不容易,这也是我们加入贵阳这个平台的原因。”一位参加决赛的项目负责人说。

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一般的创业孵化机构完全不同,它有来自政府、企业在资源与技术上的鼎力支撑,有更开放的平台机制和活跃的生态要素,所以创建之初就一呼百应也是意料之中。

在数据资源方面。基于贵阳在大数据方面的先发优势,无论数据开放的力度、所下的功夫和投入的成本,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比如,贵阳不仅能把政府所有的视频数据放上平台,还邀请海康和大华这两个云视频世界行业巨头把数据放上平台,这样的力度和号召力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

在核心技术方面。起步时主要是与英特尔合作,保证无论是与美国还是国内的其他人工智能平台相比,在芯片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准。而且,为了让平台的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更加开放多元,除了英特尔,贵阳要让其他计算技术参与进来。

在生态打造方面。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除了为国内外AI团队提供安全、先进、标准和开放的实验环境,构建人工智能创业生态,为人工智能创业团体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服务,还为人工智能创业团队搭建了包括高性能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并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表示,这是一个融合了开放及开源软硬件,并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多样化应用需求提供支持的创新平台,英特尔的技术生态与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结合,将能保障任何一个人工智能团队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