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人工智能的“蓝海” 具备AI快速增长关键要素
人工智能(AI),一般指通过让机器模仿人类的感知、思考、行为方式,替代人类完成工作的一类技术。
以清扫工具的发展为例,我们最初依靠双手打扫房子,之后,笤帚成为肌肉的延伸,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电气化时代,吸尘器的发明,使劳动更加轻松;到信息化时代,扫地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自动打扫房间,但是智商不够,总会漏掉边边角角,对顽固污渍也束手无策;而人工智能时代,扫地机器人拥有了人的视觉和触觉,并拥有足够的智商,知道哪里脏,知道哪里有障碍物,知道怎么扫除顽固污渍,甚至能比人打扫得还干净。
事实上,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工智能出现过2次高峰,之后沉寂,直到遇到了它的真命天子——大数据。
2016年,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人工智能逐渐显现出引领各行各业革命性变化的强大势头,“质变”后“赋能万物”的人工智能,高调回归人们的视野。2017年,人工智能以手机端为切入口,涌进普通人的生活。这一年,被业界称为人工智能商业化、产品化应用元年。同年,中国把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据测算,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2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还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增长空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曲大伟表示,人工智能产业链任何层级、任一环节的创新,都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是一片广阔、甚至无限的蓝海。
“数据资源积累、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云计算中心聚集、前沿技术引进,贵阳已经具备人工智能快速成长的关键要素。”历任贵州多届重要赛事评委、国家863项目专家库成员谢晓尧表示。
其实,从本次大赛赛事组织上,亦可看出贵阳培育产业生态,推动融合创新发展的决心。正如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昊所言:“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以发展人工智能为抓手,推动大数据融合创新生态圈建设,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将贵阳打造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贡献‘贵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