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大咖 纵论网络扶贫

业界大咖 纵论网络扶贫

肖达钰莎 王弘扬 《贵阳晚报》(2018年5月28日A06版)

“大数据+大扶贫”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如何落到实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脱贫攻坚任务怎样才能实现融合?贫困地区群众如何才能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5月27日,“精准扶贫”高端对话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蒙牛乳业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等大咖专家齐聚,就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互联网主力军征战脱贫攻坚主战场畅所欲言。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贵州和贵阳是未来

中国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我相信贵州和贵阳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懂得未来,他们愿意去努力,他们敢于挑战别人不敢做的事情!”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分享阿里巴巴参与全面脱贫攻坚的心得时,对贵州贵阳赞赏有加。

中央提出“全面脱贫”的目标,并且设定了时间表,马云认为“这个任务之大、之艰巨、之伟大、之意义深远,是本世纪最了不起的一个创举。”他说:“扶贫、脱贫和致富是三个不同的东西,扶贫给人以鱼,脱贫则是授人以渔,致富是给大家造鱼池、造鱼塘。”

马云认为,贫穷不是因为农民不努力,而是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没有完美地结合;出现贫困县也不是因为贫困县不努力,而是发展模式没有跟上。因此,他觉得贫困问题要从源头解决,特别是教育的不平衡医疗健康资源的不充分。过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属于谁的问题,今天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卖给谁的问题,让土地增值,农民觉得土地有利可图才会回到土地。

看到贵州贵阳大力发展高科技、大数据产业,马云频频赞赏,他说,这既保护了贵州的绿水青山,同时也让贫困的地区看到了无限的希望。马云感慨:“谁说贵阳不可以做高科技,谁说贫困地区不能发展高科技、数据产业,这给贵州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贫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在结束分享时,马云对贵州发出祝福:“我相信贵州和贵阳是未来中国最有意义,最富有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懂得未来,他们愿意去努力,他们敢于挑战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这也是脱贫和扶贫最大的希望之在!脱贫是给人以希望,而不仅仅是给人以钱财。”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

三年为贵州

免费培训8000人

“过去四年来,阿里巴巴不仅在贵州投资,还参与了云上贵州的建设,同时更参与了整个贵州的脱贫和扶贫。”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真正的扶贫是造血而不只是输血,所以阿里巴巴参与扶贫,是希望通过技术授人以渔,通过撬动阿里生态的力量、发挥阿里技术的力量让贫困人群进入到产业中脱贫致富。

“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了脱贫基金会,决心在5年内投入100亿元,以技术、科技赋能,产生超过100亿甚至超过1000亿元以上的脱贫效应。”胡晓明介绍称,阿里的脱贫事业布局了电商脱贫、健康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教育脱贫五大板块,为的就是真正利用公司经济体的力量和科技实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去。

胡晓明认为,真正的脱贫是用教育、投资和实业带来就业。会上,胡晓明宣布在全国启动一项大规模的教育脱贫赋能计划。该计划首期便是同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大数据管理局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内,为超过8000名贵州贫苦大学生、贫苦区县技术从业者提供免费的云计算、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机会。今年将首先针对在贵阳、遵义和安顺市的贫困大学生展开。

其实阿里与贵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早在201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深化全面合作协议》中就把人才培训列为了主要合作目标。目前,全国第一所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已正式落地贵阳理工学院,第一批295名本科生于2017年9月入学。2017年,阿里云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联合开展了基础工程师的认证培训,共培训及认证1500多人。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

帮助黎平建立

“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表示,腾讯希望专注做好连接和零配件,大家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和最完备的“数字工具箱”,成为各行各业最好的“数字化助手”。

马斌认为,扶贫事业需要有强有力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进行支撑,腾讯云平台希望为扶贫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提供更多支撑和助力。目前,腾讯开发的乡村治理平台——腾讯为村,就是基于乡村治理模式开展的移动互联网实践。“我们在扶贫过程中发现,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的缺失,缺乏对于外界的了解,无法匹配相应的供给。而青壮年外出打工更导致了情感的缺失,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最终导致了贫困地区的财富缺失。”

马斌说,腾讯为村就是为乡村提供和城市类似的一动互联网智慧生活服务,从而逐步提升乡村的互联网能力,与外界进行资源对接,真正实现脱贫。目前,腾讯为村在全国范围内已上线了超过6000个村庄,认证村民超过200万。

“贵州黎平的案例,就是腾讯在互联网+乡村方面的成功实践。”马斌透露,腾讯帮助贵州黎平建立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就是基于村民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的传承交流平台。

腾讯筹集了1500万善款在46亩村集体土地上新建了5600平米的博物馆,并整合多方资源,帮助设计包装大米、茶叶、手工艺品、纺织品,还有侗族的文字、书签、服饰、农产品等。博物馆提供供游客住宿的特色客房,在博物馆内,游客可以欣赏侗族大歌、亲身制作传统侗族食品、体验节庆风俗等,博物馆的经营利润也全部归村寨所有。

在马斌看来,这些只是扶贫的一个切入口,精准扶贫就像做医疗一样,要为所有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做好数字助手,所以腾讯将继续保持开放的状态,更好地走向开放。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

针对贫困家庭

主要劳动力开展扶贫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就是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平台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新的方法、观念应用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

回顾在贵州开展的众多扶贫工作,刘文奎着重介绍了“顶梁柱健康扶贫项目”。他说,顶梁柱对贫困家庭来说就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得病会带来两个困难,第一是收入来源减少了,第二个是要花钱看病,往往一个人得病整个家庭就陷入了贫困。

为此,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以及蚂蚁金服保险,共同设立了“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项目将健康扶贫与公益保险相结合,为现行贫困标准下18至60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专属扶贫公益保险,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运用公益保险的杠杆价值,探索解决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医疗保障问题,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是以整县覆盖的方式推进。据刘文奎介绍,项目从去年开始实施,第一个项目县就是贵州习水。半年的时间里,通过阿里的平台筹款达到了五千多万,已经将100多万户建卡立档贫困户纳到项目之中。投保后的贫困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在网上实现理赔,足不出户一个礼拜内就可以收到理赔款。

刘文奎透露,未来三年,“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计划每年筹款1个亿,总共覆盖一千多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蒙牛乳业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

将养殖教学课堂

搬上互联网

在蒙牛乳业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看来,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向农牧民提供“造血功能”,走一条“授人以渔”的持续发展扶贫之路。“能够推动一个人向前发展的关键,是意识而非能力。‘可持续扶贫’的关键,其实就是改变贫困人口、改变贫困地区的底层操作系统,也就是改变意识和观念。这些东西改变了,才能将精准扶贫的成果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蒙牛乳业集团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方式开启了“网络扶智”工程。据石东伟介绍,对于农牧民而言,如何养好奶牛是一件技术活,也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但养牛是一个技术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对于新入行的养牛人,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2016年,蒙牛就把养殖奶牛的教学课堂搬到了互联网上,打破时空局限,让更多养牛人受益。”石东伟透露,蒙牛组织的技术团队,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开发了“牛人说”牧业知识分享平台,并在微信服务号上设置了入口。养牛人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图文、语音等多种形式向顶级牧业专家提问,甚至接受多名专家“会诊”。

据石东伟介绍,“牛人说”上线已经一年多了,现在已累积完成2000多组问答,针对普遍性问题制作专题课程80余期,累计服务养牛人20多万人次。如今“牛人说”上的问答内容,早已超出了奶牛养殖的范畴,已经扩展到有关畜牧业的方方面面。

石东伟认为,扶贫是一项攻坚战,需要长期的、共同的努力。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精准扶贫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智慧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