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因
大数据决定果品酸与甜 猕猴桃逆袭出山有底气
香巴湖村与北京,相距上千公里。然而,在北京购买到香巴湖村猕猴桃的市民,只需扫一扫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就立刻能看到这一盒猕猴桃从成长到挂果到分拣包装的全过程。
“后台数据显示,今年初,我们这一批盒装贵长猕猴桃在北京、上海上市后,已经有20多万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对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瑜说,是大数据让修文猕猴桃获得“新生”。
贵长猕猴桃是上世纪80年代驯化的品种,而且未经杂交,是目前最原生态的猕猴桃品种之一,这个品种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而修文县海拔900米至1300米的山地、早晚极大的温差、呈弱酸性的土壤环境,正好满足贵长猕猴桃的全部要求。在这里生长的贵长猕猴桃,果香浓郁、营养丰富,因此,猕猴桃成为了修文县的支柱产业。
可是过去,种植户对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重视不够,误用化学农药等,让猕猴桃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之采后缺乏妥善处理等原因,修文猕猴桃空有天时地利,却无法做大做强。
为提高修文猕猴桃的品质,推动猕猴桃“走出去”,修文县建设了农业云项目。修文农业云由门店管理系统、交易市场数据管理系统、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监管系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农技专业远程服务系统、投入品管理系统、金融服务系统8个部分组成。目前,农业云已覆盖修文县10个乡镇269个果园的4.0268万亩猕猴桃,占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的25%,到2020年,覆盖率将达到80%。
郑健是修文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数据部的负责人,熟悉猕猴桃从前期选育到中期标准化种植再到后期销售的全过程。“通过采集分析数据,我们就能从培育开始,对种植进行精准指导。”郑健举例说,去年的数据显示,北方市场更偏好略酸的口感,而南方消费者更喜爱偏甜的口感。根据几个城市的销售数据,他们可以精准分析出分别需要多少产量的偏酸猕猴桃和偏甜猕猴桃,然后在种植中进行甜度干预,最后进行精准的市场投放。
“我们还拥有全亚洲唯一一条荷兰进口的AWETA光电无损分拣线,这条生产线可以一次性检测猕猴桃的重量、糖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病斑虫斑等12项内外指标,从而实现对不同品质果品的分级和包装,保证一盒产品在甜度和大小方面的统一。”郑健说。
农业云覆盖的果园,都拥有一个终身唯一的身份证码,果园的历史用肥用药、农事活动、气候信息、灾害等数据都可追溯。即使是已在北京、上海完成销售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也能迅速召回,还能追溯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大数据平台在分析种植过程、采后处理、市场销售以及用户回馈的基础上,再通过用户画像,精准指导营销、广告投放和终端卖点的定位和库存周转,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损耗最小化。”董瑜说,大数据改变了修文的猕猴桃产业,未来,大数据还将继续改变修文更多的农业生产,助力修文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