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库到数据湖
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华录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国脱口而出的这些词汇背后,是企业不断创新数据存储技术,从建设数据库到建设数据湖的新探索。
“数据库时代,存储方式是磁盘,磁盘本身耗电高,运行环境一定要恒温、恒氧。技术突破后,我们用了大容量的蓝光光盘,把存储容量提上去,把能耗降下来。”韩建国介绍,在“数据湖”建设中,华录集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把最新的数据定义为热数据;一周之后,这个数据就变成了温数据;一个月以后,这个数据就变成了冷数据。从比例看,温数据和热数据占20%,冷数据占到80%,把海量的冷数据用光盘存储起来,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以创新为基础,大数据打开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视野,拓展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路径,增强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编蒋湘辉介绍,优酷新的大数据内容产品,叫作“鲸观”,可以实现对各个片断的理解,并且通过云剪辑,为用户精准地提供想要观看的内容,目前可以实现28000多个物体和场景、300多万个内容的理解和选择,再通过大数据对内容理解的识别,自动判断哪些内容是用户最想体验、最关心、最关注的内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互联网在不断完善开放、自由、共享的平台后,积累出巨量用户数据。猪八戒网就是集聚了400万设计师的一个共享平台,被称为“卖服务的淘宝”。
数博会现场,观众在体验沉浸式VR自行车。本报记者 李慧摄/光明图片
工程师(前左)在数博会上向参观者介绍无人智慧工厂。新华社发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活动现场。光明图片
猪八戒网大数据中心总经理镝来指出,作为大数据企业,猪八戒网要通过大量复杂的交易获取用户的数据,提升公司的运营管理和经营能力。
“相比于实物交易的电商企业,猪八戒网等文化产业提供的服务是非实物的、非标准化的,再加上交易的频次比较低,交易时间和链条都很长。只有用大数据工具,采集更多用户交易数据、历史数据、行业数据,把这些数据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对交易进行精准匹配,使交易最终可以达成,从而帮助众多设计广告和创意产品的中小文化公司找到业务,增加商业机会。”镝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