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激活加速引擎
4月19日,两辆小汽车在北京甫一亮相,便引得业内高度关注。他们是贵州首款智能电动汽车新特DEV1以及新特汽车为摩拜定制生产的共享电动汽车。前者售价不足十万元却身怀绝技——搭载自主研发的D-OS智能车联网系统,可提供刷脸登录、语音识别、智能充电、AR虚拟现实交互、汽车银行等服务;后者则是共享单车行业巨头摩拜科技进军共享汽车的首次尝试。
以黑马之姿亮相的新特汽车,是由贵安新区成功孵化的一个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也是贵州依托大数据先行优势培育的新型产业代表。过去,贵州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煤磷电酒烟等传统支柱产业动力不足,又是全国最难啃的贫困“硬骨头”,而大数据无疑按下了后发赶超的快捷键。
转型升级有了大数据引擎。
大数据可以孕育全新的业态,更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用大数据技术搭建货运交易平台的“货车帮”,改变了中国公路货运物流理念,战略重组后的满帮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大数据物流平台;全国首家“云链”服务商白山云科技,深耕云分发、云存储和云聚合业务,服务中国70%互联网用户;易鲸捷创新研发出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知识产权数据库,填补了国内数据库核心技术的空白……优质大数据企业的扎堆带来了良好的集聚效应,数据加工、数据开发、数据安全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产业扶贫有了大数据抓手。
对于农村扶贫来说,黔货出山、产销对接是关键。由多彩贵州网建设运营的贵州电商云大数据平台,集数据填报、数据抓取、定点采集、统计监测为一体,让农产品销售数据“活”起来。2017年,贵州电子商务云通过该平台向对黔货最感兴趣的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省市着重推介黔货,实现年销售黔货量逾百万件。目前贵州电商云在省内88个县设立了扶贫点,与农户进行线上线下合作,提供拍照、包装、宣传、销售“一站式”服务。
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盛产一种优质的小黄姜,因信息闭塞销售不畅,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在贵州电商云帮助下,小黄姜有了走心的文案和高大上的图片视频,还承载了种植带头人杨明成的励志脱贫故事,摇身一变成了网红产品“励志扶贫小黄姜”,登上了贵州电商云开设在那家网、淘宝、天猫、京东等多个平台的贵州扶贫商品馆。“现在我的网上生意越来越火,同时线下也能接到10万斤以上的订单。”杨明成开心地说,两年时间,齐伯小黄姜线上销售30万斤,带动225户本地居民调整种植品种。
公共服务有了大数据“升级版”。
遵义市汇川区近日上线了一款大城市都没见过的MY BOX无人智能货柜,让不少人感到新奇。与普通智能贩售机不同的是,它将消费者的掌纹作为个人唯一ID,首次注册绑定后,购物只需“刷手”、关门就能完成,像在自家冰箱取东西一样简单。据其研发公司亿易通总经理李纯华介绍,MY BOX搭载了全国首个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无人货柜系统,让传统零售服务得到再次升级,极大便利市民生活。
已成为全国重要数据中心的贵州,没有满足于数据存储的功能,围绕政用、商用、民用开发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等充分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痛点,涌现出“教育云”“医疗健康云”“多彩宝”、联影医疗“远程医疗影像中心”等一批优秀的社会民生服务项目。
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背后支撑,是数据的高层次互联互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贵州率先推动全省数据“聚通用”,省级政府部门非涉密单位全部上云,各市州、贵安新区平台接入“云上贵州”,数据量从2015年底的10TB增长到目前的526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