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到共生生态
大数据是21世纪的“钻石矿”,将有力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发展,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提起大数据和文化产业,现在谈得最多的是‘生态’‘平台’和‘共赢’。”百融金服公司董事长张韶峰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要跨越很多的领域和交叉的学科,因此不能靠一家企业单兵作战,而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数博会会场外的大数据标识。新华社发
“数据众筹、问题众治、应用众包、产业众创。”韩建国介绍,华录集团提出了构建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的良性生态路径:不断积聚大量数据,再根据需要进行新的运用开发,新的运用开发后又产生新的数据,不断循环,不断服务于各式各样的应用,像大自然的云和雨一样循环共生。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需要构建人才、市场、经济、教育、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良性环境。其中,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有效的版权保护。”中云文化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TO谈建指出,要用区块链的技术来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模式,为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激发新时代数字版权作品的创作和生产。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生态建设,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思想引领。”徐静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以前更多地感受光明日报作为学术平台、思想平台的价值,现在感受到光明日报聚集产业、服务企业的平台功能,感受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光明日报推动大数据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责任担当。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文化企业也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指出,光明日报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在大数据时代要继续延伸传统优势,团结起更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企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参与互联网空间治理,共建大数据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共生生态,共创美好智慧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