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选择”到“有选择”

从“被选择”到“有选择”

卢杏今年的工作是招展,作为数博会展览组的一员,她要从全球的大数据跨国集团、业界精英企业中,筛选出最优质的展商,填满6万平米的展馆。

今年的工作,比往年更难,原因不是展商不愿意来,而是展商们太想来。和几年前四处对接展商、软磨硬泡不同,此前三届数博会已经聚集起了强大的引力,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主动上门、毛遂自荐。但卢杏不得不优中选优,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它们,展商稍微缺点干货,就难以得到入场券。这让“拒绝”成了卢杏的一项重要工作,陆陆续续,已经拒绝了几十家。

这一切,源于数博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升级,以及随之而来的展览门槛的水涨船高。数据显示,今年数博会展会的展商中,纯外商达到了16%,而在去年,这个数字是10%,也就是说,今年展馆的国际化程度,是去年的近2倍。

这让卢杏的眼光更多地投向了国际,她在各种高新排行榜中寻找业界风向标,向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发出邀请。打开展览组的发件箱,发送给各国大型企业,联系对接参展事务的邮件已经超过了2000封。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展馆中,会出现许许多多来自国外的新面孔,例如首次参展的Facebook、谷歌,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伙伴展区,还有以色列展团、俄罗斯展团、马来西亚展团、英国展团、印度展团等30家企业参展。

数博会的金字招牌,让工作变得高效。过去,光是向嘉宾解释“数博会是什么”都要花费不少时间,而现在则是直接敲定各种细节,不少嘉宾还主动提出,只要能参会,可以自行解决食宿,最大程度减轻了组委会的工作。

嘉宾组的忙碌背后,是嘉宾人数的不断攀升,目前已经确定的嘉宾已经达到34450人,外宾472人。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位行业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