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话

教师的话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夯实校园足球发展根基、促进幼儿足球运动发展,有效地推进我国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分别简称《纲要》《指南》)中有关“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与“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我们编制了本套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足球小将炼成记》。整套书结合幼儿的学习特性,以游戏活动为主线,为幼儿提供实践体验及探索的机会,促进幼儿多种智能的拓展与提升,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合作交流、家园沟通、亲子互动,可作为家园共育的桥梁与平台,使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担负起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6岁之前,儿童发展最快的是神经系统,其发育高峰期是3~6岁,而力量、速度、平衡、灵敏、协调等能力都涉及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在幼儿时期,进行足球运动可较好地锻炼肢体对足球的踢、停、接动作,加强手指、脚趾等末梢关节对物体的控制能力,进而分层次、分阶段地提升神经肌肉的协同运动能力,为逐级掌握复杂的运动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抓住幼儿学习的“黄金年龄”,让幼儿发展精细动作控制能力、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石。

(二)充分体现《纲要》及《指南》的重要精神

注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及个体差异性,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多领域全方位地培养儿童。《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纲要》也强调:“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中、游戏之中。”可见,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方式。对幼儿进行足球运动的启蒙,并不意味着要对他们进行正规系统的足球训练,而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足球相关的活动。在幼儿时期,通过和队员一起滚动、抛接足球,让幼儿感知物体滚动、飞行及移动速度。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提升不同的速度条件下完成动作的难度,让幼儿在肢体运动中体验足球运动带来的多样化感受,形成正确的反应意识。同样,通过趣味性的传接球与抢断球练习或小型足球比赛,使幼儿感知和体验什么是空间、什么是距离、什么是位置、什么是时机、什么是配合等,为未来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奠定基础。通过足球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拼搏进取的精神,发展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引导幼儿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播撒健康成长的种子。

二、理论基础

根据《纲要》及《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学习特点,本套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体育活动的生物学原理为导向,在有体系地研发课程的基础上,优化整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将足球与各种游戏结合,培养幼儿足球兴趣,让幼儿足球成为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兴趣萌芽。

(一)多元智能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20世纪后期由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将人类的智能归为八项:

1.数学逻辑智能——逻辑思考、推理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

2.语言智能——人类学习、思考以及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表达以及借之解决问题或做出成品的能力。

4.音乐智能——声音表达、音乐欣赏以及表达的能力。

5.人际智能——了解如何与人交往,进而明白激励他人以及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6.内省智能——认识自己,了解生活方向并形成一种精确的模式,进而使该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进行运作的能力。

7.视觉空间智能——空间定位、思考以及凭知觉进行距离辨识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对物理世界以及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欣赏与理解的能力。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来看,培养一个健全的幼儿有赖于其各项特性或智能领域的充分发展。教育者应立足于幼儿的学习特性,提供多元及整合的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机会与刺激,促使幼儿在此架构下充分发展潜能。

(二)体育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当身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当身体休息和调整时体内的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当经过进一步调整和休息时,体内有能量超过原来水平。上述三个阶段可划分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超量”是指已经适应了的运动量。所谓“适应了的量”是指某一负荷对幼儿的机能已经达到适应状态,可以适当地提高一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步提高幼儿体能,增强幼儿身体机能的适应性。

2.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在活动过程中,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呈现出先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随着运动负荷时间的增加和运动负荷的积累,再逐步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幼儿在进行活动的开始阶段,必然要克服从安静至运动的惰性,这种惰性包括物理、生理两个方面。物理惰性是指身体特别是肌肉需要预热,通常被称为热身运动;同时也体现在肌肉运动要克服其自身的黏稠度和阻力,以利于进一步从事运动。人体的运动除具有与物体同样的物理惰性外,还具有生物体所特有的生理惰性。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神经冲动到达肌肉要通过反射弧传导,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运动开始后,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立刻由相对静止状态达到最高技能水平,而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才可以使机体进入较好的工作状态。活动将结束时,为了使幼儿由运动状态向安静状态过渡,有必要放松肌肉、做好整理运动。

3.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

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能量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体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分,二是与动作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反应时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体能发展有一定的共性,各种体能的发展变化也有其特殊性,只有遵循体能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体能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特色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不仅是因为足球运动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与足球价值有关。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沉浸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玩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一个足球,便可开启孩子们的启蒙之旅,让他们在玩乐中体验、认知、学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对内容的选取本着切合幼儿的学习特性的理念,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提供幼儿实践、体验及探索的机会。首先,在活动名称上我们要让幼儿听到后有想了解的欲望,每项活动的命名都以直观表达为主,如神奇的关节、躲地雷、星球大战等;其次,为了促进幼儿多种智能的拓展与提升,内容上安排了足球历史、赛事规则、足球装备、赛事欣赏等,形式上有贴纸、绘图、手工;再次,为了体现合作交流、家园沟通、亲子互动,使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担负起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安排了亲子活动方案和“我的精彩瞬间”。

在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普及足球运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目标,以便于指导和规范幼儿园足球教学活动为原则,落实《指南》的要求。其具体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用书中大量的户外游戏活动都配备了儿歌,引导幼儿用语言来指导行为,并在足球活动中设置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如乐意与他人交谈、注意倾听、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理解和大胆表达与足球有关的词语等。

(二)注重幼儿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足球游戏都是以集体活动形式进行,它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建立自信心;可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乐意与人交往,团结互助、合作和分享,进而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可以培养幼儿在足球游戏、练习和比赛活动中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动作和角色,不怕困难,初步形成责任意识。

(三)注重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

引导幼儿在足球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动脚动脑,探究问题,对新鲜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足球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在蓝天白云下的足球场上嬉戏,亲近大自然,进而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注重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

支持、鼓励幼儿在参与足球的各项活动中大胆表现,帮助幼儿提高技能。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五)配套完善,易于操作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足球游戏,我们编写了教师用书,从准备活动的热身方法到游戏的玩法指导及放松活动的开展,从热身活动音乐选取到所需器材的配备,从准备

入场的队形到游戏的场地设计,都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四、幼儿足球活动原则

幼儿足球活动具有一般体育活动的共性,更有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体系息息相关的特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足球活动,才能达到有效培养幼儿足球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既定目标。开展幼儿足球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安全性原则

开展幼儿足球活动,幼儿的身心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科学安全原则应贯穿幼儿足球活动的始终,从内容的选择、环境的设计、步骤的严谨、负荷的安排等方面保障幼儿安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教育,消除所有隐患,确保幼儿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开展足球活动。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指从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途径,促使幼儿愿意参与足球活动,在活动中保持心情愉悦,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在健康中成长。

(三)游戏性原则

现代体育活动大多来源于游戏,足球运动的本质是游戏,而针对学龄前幼儿开展的足球活动,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贯穿整个幼儿足球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足球、体验足球,从而对足球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使之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项目。

(四)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足球活动的设置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足球活动动作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兼具可操作性;幼儿足球活动的时间由短到长,每次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幼儿足球活动强度由低到高、幼儿足球活动量由小到大,合理安排幼儿参与活动的次数,上一次活动产生的疲劳基本消除即可进行下一次活动,运动量大则间隔长,运动量小则间隔短。

(五)家园一体化原则

以自主自愿为准则,让幼儿园和家长接受幼儿足球活动的理念,乐于配合,积极参与。如果说幼儿对足球的兴趣是支点,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陪伴就构成了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杠杆,支撑起幼儿均衡发展的全部。除此以外,家长还应多参与亲子足球活动和足球联谊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好的足球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