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生活好习惯(小知识)
活动目标
1.能够遵守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自备材料:作息时间表,吃饭、早睡早起、刷牙洗脸、玩耍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你们平时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呢?起床之后会做什么?(幼儿自由表达)
2.小结:提出“习惯”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这些行为叫作习惯。你们觉得什么是好习惯呢?为什么?(幼儿自由表达与交流)
3.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这些是好习惯吗?为什么?
4.拓展良好生活习惯的范围。
教师:除了这些生活习惯,还有其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吗?(过马路时注意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坐地铁买票时,排队购票,排队进站;等等。)
5.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小朋友们健康地成长,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小朋友们学习的进步。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建议
1.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共同制订在家中的作息时间表,请幼儿做记录,了解自己遵守作息时间表的情况。
2.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在幼儿园要养成的好习惯,共同制作班级公约。
活动材料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上。要让幼儿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看电视,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幼儿有章可循。
讲卫生也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有洗手、洗脸、漱口、刷牙、大小便、洗脚、梳头、穿衣等等。在保持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要教育好孩子保持好生活环境卫生,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孩子有许多玩具、图书,要指导他们整理并放在固定的地点,不要乱丢,不能把房间搞得一团糟。
在饮食方面,要重视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要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科学安排饮食。同时对孩子的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少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等。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幼儿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生活习惯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要求和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要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他们能胜任的事,从他们的自我服务劳动开始,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劳动热情。通过这种细小的活动,可以使幼儿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