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简介
《世界哲学》这本书是由.杨民,严羽等编创作的,《世界哲学》共有164章节
1
前 言
几千年来,人类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作,逐渐形成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同时,更领悟到了知识对于人...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中国近代哲学 中国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 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资政新篇》 事有常变理有穷通 《劝学篇》 中学为体...
3
中国近代哲学
1840~1949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哲学,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产生、发展、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取得胜...
4
中国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受到了冲击,出现了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5
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哲学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从传统的经学形态向近代哲学的新形态转化。 近代初期的哲学 鸦片战争时期,以龚自珍、魏...
6
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崭新阶段。近代资产阶级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与资产阶级哲学理论,使中国哲学从2000年以来传统的经学形式下解放出来。革命民主主义者对封...
7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官书之一。洪仁玕撰。太平天国己未年(1859)刊行。现行版本据王重民影印太平天国官书10种付印,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二)。 本书为洪仁...
8
事有常变理有穷通
中国近代太平天国思想家洪仁玕提出的哲学命题。表达了关于事理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变化的辩证法观点。洪仁玕依据《周易·系辞》的“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变易观,在《资政新篇...
9
《劝学篇》
中国近代洋务派思想家张之洞反对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代表作。全书24篇,其中内篇9篇,外篇15篇。光绪二十四年三月(1898.4)成书。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内篇务本,...
1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近代有关中学与西学关系的命题。近代洋务派思想家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这一命题,他说:“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所谓旧学即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
11
《天演论》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的进化论著作。1897年首刊于《国闻报》增刊《国闻汇编》上。1898年分别由湖北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木刻出版和天津嗜奇精舍石印出版。 《天...
12
《原强》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中心思想是借鉴西学,探索和论述中国富强之道,故题为“原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发表于天津《直报》,后收入光绪二...
13
《辟韩》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的政论文章。1895年发表于天津《直报》,后收入光绪二十九年(1903)作新译书局出版的《严候官文集》。文章...
14
进化论
关于事物按照量的积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向前发展的理论。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进化论的内容包括宇宙无机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等自然历史过程。...
15
质与力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提出的哲学范畴。质指物质,力指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严复认为,宇宙间充满了物质性的最小微粒质点。质点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作用的,即表现为力。他在...
16
实测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的认识论原则。即从观察和实验的实际经验中引出公理和法则来。这些公理和法则同时要受实际经验的验证,以证明其自身的正确性。 严复强调“即物实测”,...
17
康有为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清咸丰八年二月初五(1858.3.19)生于广东南海县,1927年3月31日卒于青岛。 生平和著作 康...
18
哲学思想
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以元为体” 康有为说他的哲学“以元为体”。“元”,有时被解释的物质性的气,说“凡物皆始于气,既有...
19
评价
康有为的思想,含有不少封建糟粕。他在论述“免苦求乐”人性论时,承认有一种先验的善性“仁”;他一方面宣传自由、平等特别是博爱的正义性,另一方面又肯定“爱有差等”的...
20
《大同书》
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阐述空想的“大同”社会理想的著作。“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据《康南海...
21
三世说
中国的一种社会历史学说,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顺次进化的过程。此说源于古代,由近代康有为系统化,成为社会维新的理论基础。 三世说渊源于“公羊”...
22
《仁学》
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著作。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遭失败,对谭嗣同的思想震动极大。他“因有见于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
23
以太说
中国近代以“以太”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一种哲学理论。“以太”是英文ether的中文音译,又译“伊脱”、“以脱”等。“以太”这一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即已出现,如泰利斯...
24
仁为万物之源
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提出的哲学命题。他在《仁学·界说》中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这是谭嗣同“仁学”中的一个主要思想。他用“仁”来宣传资产阶级的...
25
《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重要著作。收入《孙中山选集》下卷。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列宁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
26
《心理建设》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哲学论著。又名《孙文学说》,是孙中山在1917~1919年所撰的《建国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孙中山选集》上卷。在这一著作...
27
《军人精神教育》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论述物质和精神关系的一篇讲话。1921年12月10日孙中山在桂林对滇、粤、赣三军官佐发表了这篇讲话。收入胡汉民所编《总理全集》第二集...
28
生元说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用来说明进化论的一种学说。他根据19世纪的生物进化论和细胞学说,认为有机体是由无机体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世界逐渐开始产生生...
29
知难行易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认识论学说。中国古代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说法,历来为人们所遵奉。孙中山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感这种传统旧说不但不能激...
30
民生史观
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孙中山的社会历史观。它是孙中山从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出发,接受美国社会学者威廉关于人类解决生存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和发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