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思想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贯穿在他的理念论哲学思想之中,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惟一真正的实在,而物质的感性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苍白的影子。个别事物的美是相对的、变幻无常的,只有美的理念或“美本身”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美本身”可以独立存在,而美的事物却不能离开“美本身”而存在,一个事物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中或者为它所“分有”。因此,“美本身”先于美的事物,是个别事物的美的创造者。柏拉图认为,大多数人只是喜爱美的事物,他们只具有关于美的“意见”,只有哲学家才能喜爱和认识美的理念本身,并具有真正的美的知识。对美的理念的认识只能凭借思想,而不能凭借感觉。但是,这种认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从爱个别美的形体推广到爱一切美的形体,再从爱美的形体到看出行为、制度以及学问知识之美,最后则终于豁然贯通,爱涵盖一切的绝对美,达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照柏拉图的说法,这一认识的过程是“回忆”的过程,因为关于美的理念的知识,是灵魂所固有的,问题在于灵魂下降尘世后忘记了这种知识,通过具体事物的美才能唤起“回忆”,重新见到“美本身”。
柏拉图的艺术理论也十分重要。他把模仿看作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模仿自然,但因为自然本身不是真实体,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所以模仿自然的艺术就沦为“影子的影子”了。他认为,艺术品和真实体隔了两层,从艺术得不到真理,它的价值不高。艺术诉之于人的感情,专门挑动人的感情,容易败坏人性,因此,他也反对艺术。但是,尽管柏拉图对艺术采取轻视态度,却并不否认艺术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对人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主张对文学艺术规定严格的审查监督制度,并要以社会效用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他指控当时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起坏作用,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关于文学艺术的创造,柏拉图强调要靠灵感。他认为,诗人写诗不是凭智慧和技艺,而是凭天才和灵感。只有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才能充当神的代言人而进行创作。柏拉图关于美的学说和艺术理论,就其系统性和严密性来说,远远超过了他以前的古希腊思想家,他是古希腊美学的真正奠基人。他的美学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很深,后来西方唯心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都伏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