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和著作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名门贵族。父亲阿里斯顿据说是阿提刻最后一个王的后裔,他的母亲是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创始人梭伦的后代。柏拉图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最初对诗艺感兴趣,后来从事哲学研究,并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据亚里士多德记载,他最初和克拉底鲁熟识,因而了解到赫拉克利特的“一切流动”的学说。同时他还接受了爱利亚学派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并受了智者们的影响。20岁时,柏拉图从学于苏格拉底,并成为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苏格拉底被处死后,他先躲避到麦加拉,后来可能游历过埃及和居勒尼,结识了一些自然科学家和数学家。也许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早期有关苏格拉底的对话。柏拉图40岁时,第一次访问意大利的西西里,结识了毕达哥拉学派(见毕达哥拉和毕达哥拉学派)的学者,并在叙拉古结交了王族第翁。他企图在叙拉古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第翁和叙拉古王狄奥尼修有矛盾,柏拉图被迫返回雅典。他在雅典城外的阿加德米创办学园,免费收徒,吸引了希腊各地很多学者。此后,他曾两度重游叙拉古,但他的政治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辨了真伪,确定了著作的先后分期。现在比较公认的有25篇对话和1篇替苏格拉底作的《申辩》为柏拉图所作,在13封信中,一般认为第7封信比较可靠,被看作柏拉图的自传。
多数学者把柏拉图的对话分为3个时期:①早期有:《申辩篇》、《克里多篇》、《卡尔米德篇》、《拉凯篇》、《吕锡篇》、《克拉底鲁篇》、《欧谛德谟篇》、《欧谛弗罗篇》、《梅内克塞诺篇》、《伊安篇》、《高尔吉亚篇》、《小希比阿篇》、《普罗泰戈拉篇》;②中期有:《美诺篇》、《斐多篇》、《会饮篇》、《费德罗篇》、《国家篇》、《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③晚期有:《费雷波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法篇》、《克里底亚篇》、《蒂迈欧篇》。
柏拉图著作的中文译本有:①张东荪、张师竹译:《柏拉图对话集六种》,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②景昌极、郭斌和译:《柏拉图五大对话集》,1934年南京国立编译馆出版;③吴献书译:《理想国》,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④陈康译注:《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⑤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95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⑥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⑦严群译:《泰阿泰德智术之师》,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⑧严群译:《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第一个留有大量著作的人。他比苏格拉底前进了一步,把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发展到了高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和其他科学没有分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对以后的各种唯心主义,特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