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据说他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当时有人将他看作是智者,但他自认为和智者不同,智者是以各种虚假的知识教授青年,而他所要寻求的则是真正的知识。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他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任上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否决过对6位将军的不正义的判决。30僭主复辟时,他曾拒绝和他们合作。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鸩而死。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来他被认为是反民主的、维护反动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哲学家,近来已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克塞诺芬尼的《回忆录》中,将苏拉格底说成是一个道德高尚、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有实际事务主张的好公民,对他的哲学思想则几乎没有谈到。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申辩篇》、《克里多篇》和《斐多篇》直接叙述了苏格拉底被审判时的自辩以至服毒前的谈话;他的其他早、中期的对话,也都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对话者,阐述各种哲学思想。此外,和苏格拉底同时的诗人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云》中,还将苏格拉底描写成为一个智者,以诡辩和谎言欺骗青年。但一般都认为这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不是真实历史。
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首先,对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的记载,究竟哪个可靠的问题。西方学者有的倾向于柏拉图,肯定传统哲学史家对苏格拉底所作的评价,认为他是伟大的哲学家;有的倾向于克塞诺芬尼,认为苏格拉底只是一个道德家,而非哲学家。这两种看法现在还在继续争论。其次,在柏拉图对话中所叙述的哲学思想,有些是苏格拉底原来的思想,有些则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不过是借苏格拉底之口加以阐述和发挥而已。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很难将柏拉图的思想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区别开来。现在,许多学者是以柏拉图早期以及部分中期的对话,并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将讨论到的伦理道德和有关知识问题的内容,当作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