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托马斯主义或新经院哲学

新托马斯主义或新经院哲学

它渊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特别是托马斯主义。1879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发《永恒之父》的通谕,宣布按照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重建基督教哲学。罗马天主教会规定,这种重建起来的哲学为惟一的正统哲学。这一哲学除了系统地重申托马斯的一些形而上学基本理论外,还迎合社会思潮和科学发展,强调认识论和自然哲学,肯定哲学的重要性。同时,它进一步论述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一致,维护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1945年后,它一度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颇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在西欧和美洲等地传播。

20世纪50年代前后,新托马斯主义借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对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主要批判对象,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诬蔑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学说。

60年代,在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通过关于整顿教会内部的决议之后,根据基督教宣传现代化的方针,新托马斯主义不再作为惟一的正统哲学。80年代,基督教哲学探讨各种社会问题,对于现象学、人格主义、存在主义乃至进化论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和自然科学理论都有兴趣,企图通过对它们的综合,建立一个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基督教哲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