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海洋

2.1 海洋

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其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 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且年变化小,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各大洋的面积、容积和深度见表2-1。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其北侧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东边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67°16′W)与大西洋分界;西侧以经过塔斯马尼亚岛的经线(146°51′E)与印度洋分界。印度洋与大西洋的界线是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20°E)。大西洋与北冰洋的界线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尔辰角经冰岛,过丹麦海峡至格陵兰岛南端的连线。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和北美洲所环抱,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

表2-1 世界各大洋的面积、容积和深度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的那片水域,在海洋学上具有特殊意义。它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也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海洋学(而不是地理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IOC)在1970年的会议上,将南大洋定义为“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者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54个海,其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海的深度较小,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是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

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等。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海湾中的海水可以与毗邻海洋自由沟通,故其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很相似,但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我国杭州湾最大潮差可达8.9m。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习惯叫法,有些海和海湾的名称被混淆了,有的海被称作湾,如波斯湾、墨西哥湾等;有的湾则被称作海,如阿拉伯海等。世界上主要的海和海湾见表2-2,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海是珊瑚海。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快。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海峡往往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其海洋状况通常比较复杂。

表2-2 世界主要的海和海湾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