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途

归 途

两年没有回老家了。早上给千里之外的老爸打电话,老爸说:“你大伯住院了,脑、肺、肾、心脏都不好了,情况不妙。”我愕然。

印象中大伯的身体是他们兄弟姐妹中最好的,今年虽已82岁,但我两年前看见他时还是神采奕奕的,没听说有什么大毛病,连他们那一辈家族遗传无一例外的高血压都是最轻微的,怎么突然就这么严重了呢?

大伯的一生很有些坎坷。身为长子,还没有来得及太多地享受父母的宠爱,便早早地帮父母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因为很快有了很多兄弟,而那个大家庭又非常贫寒,所以他读的书最少,干的活却最多。在兄弟姐妹中,他是最辛苦的。

好不容易帮父母把弟弟们拉扯大,他也终于娶了亲,可惜好景不长,他的一个女儿就夭折了。不久,他的妻子也就是我大妈也病逝了。留下一儿两女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其中最小的女儿还不到两岁。当时大伯才36岁,此后一直没有再娶。在那个年代,大伯的家庭并不是最贫困的,大伯的相貌也算得上仪表堂堂,可是他的确没有再娶妻,想来是怕遇到的人不合适,委屈了孩子们。

按说有着这么些沉重的经历,大伯的性格该是有些沉郁吧。恰恰相反,在兄弟姐妹中他是最乐观的。无论何时,他脸上总是挂着爽朗的笑。在路上碰到了人,老远就打招呼,然后谈笑寒暄。很多人对他的笑容印象深刻。

我先生脸盲,经常分不清人,而且我娘家的确是个超级大家庭,亲戚众多。我有四位伯父,长相都比较接近,先生常常弄混淆,唯独对大伯父例外。每次我说大伯如何如何,先生立马说:是不是脸上笑得特别灿烂的那位?

许是老天眷顾乐观的人,大伯的晚年生活还不错。大儿子跳出了农门,官至局长。两个女儿也都找到了不错的归宿。大伯后来随儿子进了城,被安排在一家机关单位做门卫,打发闲暇的日子。

那会儿我正在县城读高中,第一次远离父母开始过集体生活,大伯对我照顾颇多。

隔三岔五的,大伯会叫我到他的小屋去吃饭。他的小屋是个门卫室,只有十平方米左右,条件其实比较简陋。但我每次去,大伯总是做好几个菜,弄得屋子里热气腾腾的,显得非常温馨。

我至今记得大伯做的猪头肉,毕竟是个大男人,刀工不太好,切得厚一块薄一块大一块小一块的,却货真料足,还放了我最爱的青椒和花椒,吃起来香极了,那是我艰苦的高中生活里难得的美味。

大伯待人和气,那家单位的人也都对他很好,常拿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他经常给我留着。有时候,来往的人跟他打招呼,说:“老王,你的侄女儿来了呀?”大伯总是笑呵呵地说:“是我的小女儿哟。”我听了,心里特别的温暖。

20世纪9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回到曾就读的一中任教。那会儿大伯已经不做门卫了,他曾经住的那间小屋空出来,被单位放租。我就去把它租下来了。我在那里整整住了两年,像家一样,直到我考研离开那座小城。

两年前的暑假,我回老家。大伯在他的女儿家小住,我去看他。他依然笑眯眯的,非常乐天知命的样子。80岁了,他胃口还不错,身板也还硬朗,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一直以为,像大伯这样的身体和性格,健健康康地活到90岁没问题。没想到却这么快就诸疾缠身了。

放下电话,我的心情很沉重。关于大伯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不断涌现。我在心里迅速做了一个决定:重新安排暑期行程,等到30号儿子考试结束了,我要带他回老家,看望大伯。

听说老家气温高至40℃—41℃,恳请老天垂怜,降温解暑,佑我大伯。纵然归途遥远,台风将至,高温肆虐,大伯,您好好的,等我回来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