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
有时候,路好走;有时候,路难走。
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路难走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在走上坡;路好走的时候,多半是在走下坡。觉得很有几分道理。
回顾我这40多年的生涯,有过三次路很难走的时刻:一次是高考失利时,一次是2009年春夏,一次是现在。
高考那年,因为生病,遭遇滑铁卢,掉档进了一所不知名的师范大学。我曾经消沉了一段时间,还好遇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不仅教给我们丰富生动的知识,更教会我们怎样好好地生活。因为在不大的城市,没那么喧嚣,也没那么多诱惑,可以更安静地坐下来读书。而且,因为错失了第一志愿的外语系,在那里我改学了中文。现在看来,这才是我自己最喜欢也许也是最擅长的专业。因祸得福,我想我是幸运的。
2009年初,儿子才几个月,我刚换了房子,买房、装修,正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接到了参编《中国文化探秘》丛书的邀请。当时颇有些纠结。承蒙垂爱,机会难得,可是时不我待。书年底就要出版,任务很急,而我的家事正处于一团乱麻之中。儿子睡眠不好,白天晚上都爱哭,有时候晚上一哭大半夜,我很难睡个囫囵觉。刚买的房子,贷款、过户刚忙完,又面临着装修。孩子他爸工作很忙,很少在家,跟那些水很深的装修公司打交道,实在是伤脑筋。而且,我虽是学古典文学的,但我的主攻方向是唐宋,现在要写一本关于明清的历史文化书,还得另下一番功夫。
可是,我向来是要强之人,怎能不试试就放弃呢?而且,想着儿子刚出生,我得在这世界上多留下一点印记,将来儿子长大了,或许可以借此多了解一下他的母亲。于是,咬咬牙上了。
接下来的八九个月,我在装修案场和明清史书间穿梭,在儿子哭声暂歇的间隙中奋笔疾书,从春到夏,从夏至秋。这期间,应该多有苦不堪言的时候吧?如今回想,都已经淡去了。只有一个细节,始终清晰记得。有一天,我在QQ上对我写书的搭档同时也是我的好友说:“我搬进新家了,以前的房子没有时间管理,而且今年理财什么的都没弄,手头很紧张,所以很仓促地把旧房子给贱卖了。”搭档很吃惊,沉默了片刻,问:“你损失的,不止一部书稿(稿费)吧?”“当然不止!好几部书稿呢。”“可是,很多人包括我们这些人还是更爱书稿一些。”
的确。当我2010年1月第一次拿到样书的时候,当我几年后又意外地收到几笔稿费的时候,当我得知这本书面世十年后依然受欢迎、今年还会再版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现在,这本再版的书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它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温柔地回望着我,提醒着我曾经历的阵痛和痛过之后的收获与喜悦。
今年,对于我,对于国人甚至全人类来说,都是艰难甚至苦痛的一年。疫情肆虐,洪水泛滥,很多人步履维艰。我也再次走到了人生艰难的时刻。精神困惑不已,病痛接踵而至。我苦恼,无助,会抓狂,甚至会流泪,但我不会倒下。因为我知道,最清晰的脚印,总是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有的苦和难,最后都会变成人生的勋章。只要我们不停下脚步,只要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