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记
惑于我的外表,很多人以为我养尊处优,不问世事。曾经就有一位男士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你接点儿地气好不好?”我在心里暗笑:“你了解了别人再评论好不好?”菜市场的常客,超市里的孤军,医院里奔上跑下的独行侠,孩子的学校和家庭之间来去匆匆的背影……我还要怎样接地气?难不成要去摆个摊卖个煎饼果子?或者支个炉子涮个麻辣烫?事实上,我是妥妥的家庭妇女。估计仍然会有人不信,那么让我撕开生活的小小一角,展示一下我昨天抢火车票的一地鸡毛。
公婆年纪大了,且身体都不太好。和先生达成了共识,过年还是回老家看看他们吧。
公婆家在靠近湖北红安县城的农村。如果坐飞机,赶往机场、等待、飞行,到省城武汉,换坐汽车到县城,再坐出租车或者城郊公交,到家差不多一天也就过去了。自己开车的话十来个小时,多累呀,我和娃还都晕车,也不行。还是高铁方便,五个小时直接就到县城了。威武!这里忍不住为即将覆盖全世界的中国高铁技术点个赞!想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走了半年多,如今几个小时就到了。而诸葛丞相走了一生的道路,前不久西成高铁通车将之缩短为三个多小时。不得不说,中国人现在真的很牛啊。
不过,春运的火车票难买也是众所周知的。
我向来喜欢做预案,提前组织了两三名亲友,于昨日打响了春运抢票攻坚战。选择了六趟时间比较合适的高铁,三个人,每人负责两趟。12306网站、抢票APP、95105105订票热线齐上阵。这里的时间选择有个小窍门。比如说吧,开往武汉的动车和高铁,一天有很多趟。上午的,必然紧张些,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到了武汉以后还要转车去下面的地级市甚至县城,到得太晚了不方便,早一点的话则方便衔接。那么于我们这种直接可以到家的人而言,避开热点,主攻下午的票胜算就比较大。
当然这只是理论胜算,实际上还是很难的,想想看啊,上海有2400多万人口呢。有多少人想要抢这几趟车的车票前往九省通衢大武汉啊。多少键盘侠,多少APP,一个个眼疾手快着呢。很多时候票池一放开,不到一分钟就被秒杀了,抢光了。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即便开启了12306的自动查询功能,第一次没抢到,下一次自动查询间隔3秒,这三秒钟内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捷足先登了。何况,12306的网站似乎有些娇气啊,稍稍劳累一点就歇菜罢工了,如果再遇上你家或者你单位自身的网络不好或者4G信号欠佳,那就更加希望渺茫了。我们单位的网络偏偏就是这样的,昨天上午八九点钟我开始演练测试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成功过,连登录都不能!于是,我果断地做了战略调整,把重心放到电话订票上。
事实证明我的取舍是对的。不知道是订票热线这个通道预留了部分火车票,还是因为网络抢票中各个APP互相火拼,内耗,鹬蚌相争,所以让订票电话反而坐收渔利了,总之我成功了。而我的两名专攻网络的队友,一个没有抢到票,另外一个通过加收五十块钱的APP貌似抢到票了,但是在最后支付的时候却还是失败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系统自动检测到跟我的订单冲突了,所以把她的订单取消了。不过,冲突有什么要紧呢?前提是抢到票了才能冲突啊,没抢到票自然不会冲突,冲突的结果无非是面临着哪个时间更好的选择罢了。如果不得已只能选择时间稍差的那一趟也没有关系呀,总比买不到票回不成家要好吧。
当然电话抢票也不是那么轻松的。首先必须提前熟悉其流程。先练习几遍,对其内容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其自动语音播报,有些是必须耐着性子听完的,而有一些是只需要听一个字甚至可以直接按钮进入下一步的。这中间,相差的正是最宝贵的时间和先机。窃以为用固定电话比手机好。因为手机的触屏太灵敏了,有时反而坏事。一旦不小心碰了一下,输错一个数字或者一个符号,重新来过的话,就会大大地贻误战机。而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时间是以秒甚至毫秒计算的。开始拨打电话的时间也有讲究。太晚了,肯定打不进去。太早了,还没到放票时间,等待的时间长了系统会自动掐断,等你再拨进去的时候就占线了,再也难打进去。比如上海虹桥开往武汉的动车高铁,是每天的13:30开始放票,我感觉最适合开始拨打的时间是13:29:25至13:29:35之间。连续五年我都是在这个十秒之间开始拨打电话的,五年都成功了,屡试不爽。
当然这个电话订票系统也是有漏洞的,主要表现在儿童票。如果你要订儿童票,必须挂靠在成人的身份证后面,即使儿童也有自己的身份证。比如我们一家三口吧,两张成人票,一张儿童票,系统就要求你输入两位成人的身份证号码。最后只生成一个订单编号(这个订单编号是一定一定要拿笔好好记下的,后面会用到),下面附着三张票。(这个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后面会讲到。)当然,你也可以把孩子当成人,忽略掉播报中关于儿童票的内容,直接输入三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那么系统是绝不会根据生日默认其是儿童票的,意味着你就不能享受儿童票的半价优惠了。
电话订票跟网络订票不同,因为还没有支付,所以必须在第二天的二十四点之前去取票,并当场完成支付,否则就自动取消了。想着还是落袋为安吧,下午我在网上查到了单位附近的一处火车票代售点,兴冲冲地去取票了。不想这一处代售点已经关门一年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网络的冲击下,车票代售点已经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我预感到不妙。为避免像没头苍蝇似的瞎跑,我在微信群里发了个问询帖,问问浦东的一些火车票代售点都还在不在。居住在原来一些代售点附近的朋友纷纷回复,结果如我所料,基本上都取消了。难不成为了取几张票还要专门跑一趟火车站,浪费宝贵的两三个小时?有点无语。
还好微信功能很强大,在几个群里讲了我的困惑以后,终于有人给出了重磅信息:全家便利店里面有机器,可以取各种订票,包括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真好啊,赶紧给先生打电话,免得他操心。先生正好要从公司去火车站,马上出差。他说他会赶时间去机器上至少把自己的票取出来(他只随身带有自己的身份证)。晚饭没吃完,先生又来电话了。说机器取票不成功,许是挂着儿童票的缘故。好在人工售票处排队不长,凭订单编号他把自己和儿子的票取出来了(我的不让取)。这下只剩下我自己的票没有取出来了,身份证我自己随身带着,去全家的机器上取一趟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心下安慰,静下心来辅导儿子作业。
辅导完儿子作业,差不多八点半。想着正好溜达溜达,去离家不远的全家便利店把票取回来吧。去了一看,信息准确,还真有这样的机器。可是,可是……根据其要求,按照步骤扫描了身份证之后,竟然说“没有符合条件的订票信息,若有疑问,请与人工售票联系”。我的身份证正反面都试过了,把儿子的身份证也拿出来刷了多次,每次均是如此显示。彻底晕菜。
怎么办?明天再去打听还有哪里的代售点开着吗?好像希望很渺茫,而且也不想为了这个事情跑来跑去的,耽误工作时间。好在已经离地铁不远,索性晚上就跑一趟火车站去取票吧。我向来是行动派,想到就做,于是披星戴月地出发了。于是,我这个高级知识分子,成了互联网时代还去窗口买票的傻瓜。
晚上九点钟,地铁四号线还座无虚席,我靠角落站着,禁不住想:裹挟在大都市的浪潮中,有多少人主动或被迫地来去匆匆啊。只是,在这些匆忙所赶的路中,有多少是必要的?有多少是本可以避免的?有人不专业,就必然会有人受虐。
来到上海火车站售票处,又看到了和全家店里面一样的那种取票机器,忍不住再试了几个,仍然不成功。最后还是去人工窗口,凭订单编号把票取到了。心知无用,但还是忍不住问售票员:“你们有这种机器,为什么我取票不成功呢?”她开始说:“电话订票,本来就只能在人工窗口取的。”我说:“明明机器上有‘取电话订票’这一个按钮,为什么不可以呢?”她说:“或许你运气不好,遇到的机器不好用吧。”我说:“很多地方的机器我都试过了,不行。”她最终沉默了。其实我知道,可能是因为挂靠有儿童票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吗?让我先生他们那种软件公司去设计、改造或者完善一下他们的系统,不需要耗费太多就能轻松实现。只是……中国的高铁硬件已经很牛,可是,软件和服务似乎还稍稍欠缺那么一点东西。
回去的地铁上,人迹已稀少。我十分后悔,早知道电话订个儿童票这么麻烦,我干吗不直接为孩子订成人票?犯得着大半夜地还在赶路?铁老大的便宜真的很难占啊。
回到家,十一点。洗漱躺下,十一点半。回顾跌宕起伏的一天,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觉得完全可以加上一节:春节时,乡愁是一张薄薄的车票。游子在这头,故乡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