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ography

Bibliography

Primary sources:

Chu , Louis.Eat a Bowl of Tea.Seattle: U of Washington P, 1961/1979.

Further readings:

Hsiao, Ruth Y.“Facing the Incurable: Patriarchy in Eat a Bowl of Tea.”Reading the Literatures of Asian America.Eds.Shirley Geok-lim and Amy Ling.Philadelphia: Temple UP, 1992.151-62.

Ling, Jinqi.The Game of Negotiation: Cultural Politics in Post-World War II Asian-American Literary Discourse (Post World War II, Okada John, Chu Louis, Chin Frank, Kingston Maxine Hong)1992.DAI-A 53/11:3910.May 1993.

—.“Reading for Historical Specificities: Gender Negotiations in Louis Chu’s Eat a Bowl of Tea”.MELUS 20.1(Spring 1995): 35-51.

Wu Bing.“Chu, Louis Hing.”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Ed.Guiyou Huang.Vol.1.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2008.217-22.

吴冰.评《吃碗茶》中的纽约华人社会及年轻男、女主人公形象.见:外国文学.1997(2): 45-50

—.从异国情调、真实反映到批判、创造——试论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见:国外文学.2001(3): 73-80

—.雷霆超:真实反映华人单身汉社会第一人.见:华裔美国作家研究.吴冰、王立礼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薛玉凤.华人“单身汉”的悲歌——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分裂家庭”.见:河南大学学报.2004(4)

—.华人“单身汉社会”的渊源.见:亚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4(5)

—.禁果难咽—《吃碗茶》和《骨》之文化解读.见:外国语言文化.2005(1): 70-73

—.“单身汉社会”的幽灵.美国文学研究.(第三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翟峥.从《吃碗茶》看中国人的群体主义价值观.见: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程爱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Baby Ben:一款闹钟的名字,由美国著名的西部钟表公司(Westclox)于1910年开发。

[2]his face reddened like Quon Gung’s:他的脸红得像关公。Quon Gung是粤语发音的关公,书中其他人名地名也如此。

[3]Ellis Island:埃利斯岛,纽约港内的一个岛屿,自由女神像所在地,原美国移民局所在地,也是美国移民历史的象征。

[4]Times Square:纽约时报广场,常被误译为“时代广场”。时报广场得名于《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是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构成曼哈顿中城商业区的西部。

[5]jook sing boys and jook sing girls:竹升男孩和竹升女孩儿。粤语中的jook sing(竹升)用来描述海外生长的华人,他们看起来和中国人一样,却不懂汉语,即外黄内白,与所谓的“香蕉人”意思一样。

[6]hank-you card:感谢卡或答谢卡,在美国使用的非常普遍。从王华基娴熟地使用答谢卡来看,美国文化对王华基等老一辈华人并非毫无影响。

[7]Haig and Haig:苏格兰海格威士忌。海格家族是苏格兰历史最悠久的酿酒家族,从1627年起开始酿酒。

[8]Johnnie Walker:尊尼获加,畅销全球的苏格兰威士忌品牌,诞生于1820年。

[9]Wang Association:王氏宗亲会,故事中王氏家族自己的组织,王竹庭是宗亲会的会长。

[10]Ping On Tong:平安堂,华人组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属于平安堂,包括王华基和阿桑,王氏家族的首脑人物王竹庭正是利用这一点最后把阿桑逐出纽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