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孙Gus Lee(1946— )

李健孙
Gus Lee(1946— )

北京外国语大学 潘志明

李健孙(1946- ),华裔美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支那崽》(China Boy,1991)、《荣誉与责任》(Honor and Duty,1994)、《虎尾》(Tiger’s Tail,1996)、《缺乏证据》(No Physical Evidence,1998)、《追随赫本》(Chasing Hepburn: A Memoir of Shanghai, Hollywood, and a Chinese Family’s Fight for Freedom,2003)以及《勇气:领导的精髓》(Courage:The Backbone of Leadership,2006)。

李健孙的父母都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出生在扬州,祖上曾做过扬州盐吏;母亲出生在苏州,其曾祖父当过两广总督。二战其间,李健孙的父亲是国民党空军飞行员,1944年带着妻子和三个女儿移民到美国,一家五口在旧金山紧邻金门公园的锅柄区定居。移民美国后,李健孙的父亲成为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属于中产阶级的低层。1946年8月8日李健孙出生在锅柄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唯一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李健孙幼年时身体瘦弱,童年并不快乐。他6岁丧母,白人继母又不善教育之道,家教严厉,动辄体罚,因此他感受不到母爱。此外,由于生活在锅柄区这个种族杂居、贫困黑人多的社区,他经常受大孩子的欺侮。

李健孙的父亲移民美国后并不得志,因此寄希望于儿子,指望他上西点军校,光宗耀祖。1964年李健孙不负父命,考上了西点军校,并通过了一二年级的严格学习和训练,三年级时因电器工程课程考试不及格而退学,入伍成为新兵教官,后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学习,1976年毕业获法学学位,成为军队的刑事辩护律师。其后,李健孙退伍,先后当过加州首府沙加缅度的区副辩护律师和加州律师业辩护律师教育主任。1994年《支那崽》一书的出版改变了李健孙的生活,该书出版后很快成为畅销书,促使他放弃律师职业,从事文学创作,成为华裔美国文学领域一位风格鲜明、独具个性的小说家。

根据作者的说法,《支那崽》的创作源于为女儿所写的一份有关家史的作业,因此小说内容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传成分,书中有关父亲、姐姐、继母以及锅柄区的描写与作者的家庭背景极其相似。小说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的旧金山锅柄区,主人公丁凯的父亲是银行小职员,妻子死后娶了爱尔兰裔女子爱德娜。她毕业于著名的史密斯学院,误以为嫁给银行职员能过上好生活,等发现这是一个错误时为时已晚。她不喜欢孩子,规矩很多,生活在幻想之中,但又改变不了现实。丁凯营养不良,没有母爱,更受到继母的虐待。丁凯在街上的情况同样糟糕。由于他身体瘦小,7岁时体重才40镑,而且他还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生性不好斗,所以他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侮,特别是大个子威利·马克。幸好丁凯结识了大他两岁的黑人孩子图森特,得到了图森特母亲的关爱。有一次,一名叫安妮塔的女孩为她弟弟的事打丁凯,墨西哥裔修理师赫克托出面制止。赫克托说服了丁凯的父亲,让他到基督教男青年会学习拳击。丁凯在青年会遇到了拳击教练巴勒扎。巴勒扎曾经是拳击冠军,但因婚外恋被妻子抛弃,儿子也被妻子带走了。他把丁凯当作亲生儿子一样,让丁凯用他的饭卡在青年会吃饭,并开始教他拳击。丁凯还受到青年会庞沙龙和刘易斯等人的指导。经过训练,丁凯逐步获得了自信,不再像以往那样懦弱,但继母对他的体罚和大个子威利的欺侮一直无法摆脱。为了使丁凯从阴影中走出来,青年会的教练们为他精心策划了打败威利的方案。终于,丁凯挑战威利,制服了这个最令他头痛的家伙。小说结束时,当继母再次准备对丁凯动手时,他摆出拳击的架势,并对继母说,“我再也不受你的欺侮了”。小说虽然反映了50年代旧金山少数族裔生活的诸多方面,但它集中展现的主要是丁凯童年的成长历程,而这又主要体现在与继母和大个子威利的抗争。从这一点看,对抗继母和大个子威利的过程成了丁凯童年成长的标志。

从内容上看,《荣誉与责任》是《支那崽》的姊妹篇,同样带有自传色彩。小说描写丁凯在西点军校学习和生活的经历,颇具阳刚之气。小说中,西点军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象征。一方面,西点完美地把“孔夫子和关羽”结合在一起。对丁凯来说,进入西点学习圆了父亲的梦,是尽孝道,既是荣誉,又是责任。另一方面,作为美国军人的摇篮,西点代表着男子的阳刚威猛,能进西点学习又是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真正美国人的门槛。小说以丁凯到西点军校报到开始,生动展现了军校学习和生活的艰辛。一年级新生被称为“畜生”,既要比普通大学的学生多学一倍的课程内容,又要接受非人的军事训练,往往是刚刚睡下就被集合号催醒,在几分钟内完成着装、列队,甚至训练结束不久又要重新换装,再次列队。尽管新生竭尽全力,但还是赶不上高年级同学着装和换装的速度,原因是高年级的一对孪生兄弟串通好了,在新生还没换下第一套军衣的时候,另一个预先穿了第二套服装的双胞胎兄弟已经进了新生宿舍。丁凯虽然进了西点,但仍然因为自己的黄种人肤色受到排斥。当孪生兄弟中的一位死于越南战场时,丁凯颇为同情,可是另一位孪生兄弟却提醒他不要接近其家人,原因是担心他的黄皮肤令他们想起打死他们亲人的越南人。他的队长也同样不能理解西点怎么会有华人,对着丁凯嚷嚷道,“下回你应当选择做个出生于密西西比[的白人],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丁凯历尽辛苦,终于度过了第一、二年级的学习,但到了三年级他的荣誉和责任两度受到挑战。一是他被动地卷入了一场课程考试的集体作弊风波,教授们想利用他查出作弊的学生,使他备感选择之艰难。丁凯最终认为揭发作弊既符合西点精神,也不悖中国传统,因而决定配合校方,并最终查出了作弊者,但此举牵连者甚多,致使三十多人被开除,其中就有想帮助他考试过关的同学,这使他感到心情沉重。二是丁凯有一门课程多次补考也没能通过,因此不得不终止学业,使上西点军校的荣誉和对父亲的责任最终落空。

《支那崽》和《荣誉与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自传色彩很浓的成长小说,《虎尾》和《缺乏证据》则是与作者军营生活和律师职业相关的侦探小说。《虎尾》的背景是1974年初的韩国,主人公则是美军检察官杰克逊·虎金·阚上尉。他领导一个由一名韩国士兵、一名美军律师马格瑞普和一名犹太裔女上尉莱文组成的调查小组,前往美军驻韩国的一个名为凯西营的驻地寻找一名失踪的美军检察官吉米·布福德以及一位人称“巫术师”的美军上校律师勒布朗。虎金出生在中国,7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与前两部作品中的丁凯一样学过拳击,上过西点军校和律师学院,是军队律师。到达凯西营后,虎金在军营的体育馆看到里面还存放着一些秘密设备。莱文则发现“巫术师”让一个叫麦克瑞尔的军士长顶替一个贩毒者被关进了监狱,由此怀疑吉米的失踪也是“巫术师”所为。经过虎金的努力,麦克瑞尔被释放出狱。虎金认识了一位人称“冰皇后”的韩国女子,并通过她见到了韩国巫婆,并按巫婆的指点找到了已经昏迷的吉米,把他送回美国。就在这个时候,虎金的另一调查对象“巫术师”勒布朗逃跑了。经过调查,虎金发现“巫术师”逃跑时带走了体育馆里的秘密设备,而那些设备原来是核武器。“巫术师”带走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轰炸北朝鲜,挑起大规模战争。幸好麦克瑞尔及时加入进来,帮助找回了核武器。此后,“巫术师”绑架了莱文和“冰皇后”,逼虎金他们放下武器。麦克瑞尔再一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他从树丛中冲出来,按倒虎金,并抱住“巫术师”掉下山谷,同归于尽。《虎尾》虽然是一部惊险作品,但隐含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寓意。美国被比作老虎,而韩国被比作为虎作伥的人,北朝鲜则被比作被老虎毁掉的村庄。要赶走美国这只老虎,就要去拽老虎的尾巴,使之不堪其累,最终离开,这就是标题的含义。

《缺乏物证》的主人公华裔美国人乔舒亚·金与作者一样,是加州沙加缅度的地方副检察官。金得不到上司的信任,女儿因患心脏病去世了,妻子也抛弃了他。这时,他接手一桩发生在唐人街的强奸案,受害者是一名13岁的白人少女雷切尔·法尔,而被告人卡尔·穆迪则有犯罪前科。金面临的是一宗极其棘手、辩护难度特大的谜案。一是因为受害人缄口不言,因而没有任何证词,二是陪审团无法接受由一个黄皮肤的华裔律师为一名白人少女强奸案作辩护这一事实。雷切尔使金想起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对她充满了父爱。为了防止雷切尔遭受报复,金派人对她加以保护。终于,金石为开,雷切尔为金的悉心关怀所动,道出了实情。原来,雷切尔没了母亲,经常遭到后母的虐待,孤独之中结识了穆迪,把他当作了朋友。事发当晚她来到穆迪家,吃了穆迪为她准备的晚餐,趴在床上睡着了,遭到强奸,醒来时双手被缚,两眼被蒙。在法庭上,穆迪矢口否认对他的指控,同时其律师还影射罪犯有可能是与雷切尔有交往的越南男孩儿或者是案发地的华人。金驳斥了对方律师的狡辩,说服陪审团,一致认为穆迪有罪。然而,案情这时却峰回路转,因为人们在雷切尔的书包里发现了其内裤,而化验结果表明内裤上的精液并非穆迪的。这让金坚信这是一桩雷切尔本人都不知详情的轮奸案,并开始做进一步调查取证。所幸,穆迪被法庭判为有罪后精神跨了,这才道出了案件实情。原来,穆迪是一个有组织的性犯罪团伙的成员,专门奸淫十多岁的少女。案发当天,是他在雷切尔的饮料里放了安眠药,让一名法官和一位牧师轮奸了雷切尔。

《追随赫本》是发生在《支那崽》之前的历史与虚构相结合的家族回忆录。小说以太平天国运动到20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与这一背景紧密相连的家族成员的命运和追求,而主线则是作者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李寿慈出身官宦世家,接受了西方教育。与李寿慈一样,母亲祝大珍也出身名门,就读于圣玛利亚女中。她拒绝缠足,也不接受父母为她订下的包办婚姻。大珍既是一位新潮女性,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李寿慈结婚以后,大珍生下了四个女儿,渴望能生个儿子,为李家延续香火,而她的丈夫酷爱冒险,渴望自由,一心想做飞行员,经常不在家。后来,李寿慈通过朋友进入国民党军界,成了飞行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他还是不怎么恋家。他喜爱好莱坞明星凯瑟琳·赫本,并借一次去美国出差的机会拜访赫本,并追随赫本,滞留美国。大珍对丈夫的行为大为不满,带着三个女儿沿着长江跋山涉水转道重庆前往美国,一家人这才在旧金山安家落户。大珍时刻不忘生儿子的愿望,终于在她40岁的时候生下了李健孙。不幸的是,她自己的身体日渐不支,于6年后离开了人世。此后,李寿慈娶了一名白人女子,成为李健孙的狠心继母,故事在此与《支那崽》相接。

与其他华裔美国小说相比,李健孙小说的最大特点应当是其阳刚之气。由于社会、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特殊原因,华裔美国小说总体上呈现出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局面,女性作家、女性视角的作品、甚至于女性视角的批评占据了较大比例。这虽然不见得是坏事,而且就个案而言也不无依据,然而这一局面在整体上既不符合华裔美国人的经历,又可能令人误解华裔美国社会,更可能在无形之中与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偏见合拍。就此而言,李健孙小说所彰显和力图表现的华裔美国人的男子汉形象是值得肯定的。纵览李健孙的小说,无论是《支那崽》和《荣誉与责任》的主人公丁凯,还是《缺乏证据》中的金或者是《追随赫本》中的李寿慈,都是顶天立地、不畏强暴,热爱自由,敢于奋斗,讲正义,有责任心,荣誉感和勇气的男子汉,迥异于傅满洲和陈查礼等华人刻板形象,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李健孙小说的种族融合特点也同样令人关注。华人社会往往给人一个印象,似乎是美国社会一个相对封闭而独立的社团,但李健孙的小说中,主人公走出了这个封闭的圈子,与其他种族交往,并在一定意义上融入他们之中。在《支那崽》和《荣誉与责任》中,丁凯与黑人成为患难之交,并在《荣誉与责任》进入了西点这个白人一统天下的军校。《支那崽》中丁凯的父亲和《追随赫本》中的李寿慈都娶了白人女子,而且后者还迷恋上了好莱坞明星凯瑟琳·赫本。《缺乏证据》的主人公金冲破重重种族障碍,赢得白人女孩儿雷切尔的信任,终将罪犯绳之以法。《虎尾》的主人公杰克逊·虎金·阚所领导的调查小组,其成员来自于不同种族。无论是不同种族成员之间的友谊,还是种族间的通婚(特别是华人男性与白人女性之间的婚姻),还是进入以白人为主的军校或领导军事调查小组,都是重要的种族间交往的标志,这又从另一方面展示了李健孙小说中男性人物阳刚之气的魅力。

以下四章选自《支那崽》,虽然只是丁凯成长中的几个片断,却总体上反映了他从一个弱小、受人欺侮的男孩儿到最终成长为一个在外面不畏强者、在家里敢于挑战白人继母的男子汉的过程。第一章《混凝土坩锅》描写的是丁凯在锅柄区大街上被大个子威利·马克欺负的情景。七岁大的丁凯个子矮小,天生孱弱,英语结结巴巴,好冥想,却偏偏生活在锅柄区这个要靠武力说话的贫民窟里。在这里,街斗就好像“男人的月经”,司空见惯。年轻人纷纷离开这里,许多人在街斗中丧生,幸存下来的人要么成了警察,要么成为无赖。锅柄区这个坩锅也是丁凯走向强大的起点。他决心做一名街头斗士,因为在他看来锅柄区的儿童无一例外都是战士。但是,街斗并不完全是肉体力量的较量,它还是人生和族裔身份的象征。在丁凯看来,“我在街头打斗实际上是确定身份,是作为一群人中的一员而谋生存,甚至是为了活得有个人样”。从这个意义上讲,街斗是与命运的搏斗,但这场搏斗并不容易,特别是因为主人公是华人而显得更为困难。本章叙事采用孩子的视角,用幽默的笔触形象地展示了种族、人生、社会、文化等严肃的问题。

第六章《革命》描写的是丁凯与继母艾德娜之间的冲突。在丁凯成为男子汉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冲突比街斗更加严峻。对稚嫩的丁凯来说,艾德娜犹如一个核反应堆,难以理解,更无法控制。出身上流社会的艾德娜家教严厉,要求绝对服从。她不许孩子们讲中国话,不许他们对她皱眉头,体罚他们,破坏丁凯的玩具,禁止他与姐姐讲话,也不许带伙伴回家。然而,丁凯并没有被艾德娜的淫威压倒。他把与继母的冲突看成一场和街斗一样的与命运的搏斗,是一场革命,坚信自己能从中幸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丁凯与艾德娜之间的冲突并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孩子与继母之间的矛盾。她错误地嫁入华人家庭,充当起传教士的角色,把白人的文化和习俗强加在孩子们身上,从语言、饮食、行为举止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改造,孩子们实际上成了艾德娜文化沙文主义的受害者。

第三十章《火》是本书的高潮,描写丁凯最终战胜大个子威利的经过。一天,丁凯找借口提前来到学校操场,等待威利的出现,向他挑战。起初,丁凯看到威利有些害怕,但他很快调整心态,躲开对手的攻击,趁对方还没防备,用从基督教青年会学来的拳击技巧发起攻击。威利没想到丁凯会主动出击,一时乱了阵脚,但他很快凭借自己的体力,把丁凯打倒在地。丁凯再次感受到被人打败的痛苦,坚持着爬起来,集中全部力量和意志力,挥舞拳头一记记打向威利。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双方受伤严重,但丁凯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最终打跨了威利,并逼使他承诺不再在街上欺侮弱者,强占他人的东西。丁凯为自己终于打败了威利而如释重负,尝到了能与人平起平坐的甜头。不过,在他的想象中,自己的做法有失君子风度,是凭借武力战胜他人,这会使自己的生母感到无地自容。其实,丁凯战胜威利凭的不完全是武力。论体力,他并不是威利的对手;论拳击技巧,他也不一定能打败对手。事实上,最终使丁凯能在强者面前站起来、并压倒对手的是他的正义感和责任心,是从基督教青年会的拳击教练那里学来的意志、勇气和信心以及对生母的爱。这才是丁凯男子汉气概的本质。

第三十一章《尾声》极其简短,但却是全书的点晴之笔,显示了丁凯打败威利之后,终于有了反抗继母压迫的勇气。好友图森特的妈妈警告丁凯,他的继母肯定不喜欢他与威利打斗之后那副衣衫不整的模样。对此,丁凯并不害怕。他勇敢地按响自家门铃,告诉艾德娜自己揍了威利。他想回家喝水,但遭到艾德娜的拒绝。情急之下,丁凯抬起手,做出拳击中的防护姿势,大胆地告诉艾德娜,她不是自己的母亲,再也不愿被她欺负了。至此,丁凯终于勇敢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两大障碍——大个子威利和继母艾德娜,家里家外都是一名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