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能够与不同的生命联结,这是我一生的光荣和幸事。
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让我为之感动和骄傲的还是从1999年走入防艾领域至今,为受艾滋影响的人们提供心理关怀和治疗的经历。这一段旅程虽然繁重艰辛,但当我看到通过自己和他们的共同努力,能将创伤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技能和人性的闪光点很好地交织在一起,使那些倍受艾滋病摧残折磨的受伤心灵走出低谷,恢复勇气时,我倍感欣慰。一次次与艾滋病患者共同经历心灵历练,使我看到生命别样的光辉。非常感谢那些接纳我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艾滋病患者及他们的家人,谢谢他们在人生的转折点愿意相信并邀请我一起走过,让我能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看他们的世界,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
弹指间,20年快过去了。20年来,我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尚未完全展示其晶莹剔透的美,内在温柔的情,就化作一缕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我更感动于生命的神奇,犹如一道令人猜不透的谜,一首永远也吟不尽的诗,只要一息尚存就从不停歇,永不放弃,甚至创造奇迹。生命就像醇厚的酒,喝在不同的人的嘴里就会品出不同的滋味。在此,我想与你分享一个真实生命的故事,为了表示对患者的尊重,我把她称作“李”。生命对“李”来说,像极了一杯盛满了红橙黄绿等各种颜色的鸡尾酒,各种滋味,请允许我邀你一同品尝。
我与李相识在1997年,那时中国防艾事业才开始探索和起步,媒体的一些较片面的信息传递让社会大众可谓谈“艾”色变,艾滋病感染人数在增长的信息,更是让恐惧在人们的心里蔓延、扩散,艾滋病仿佛是毒瘤,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认识了李。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情形:她苍白痛苦的脸上写满了无助与担忧,双肩因恐惧害怕而略微颤抖,有些发紫的嘴唇也轻轻颤动着,似乎欲言又止,大滴的泪水从迷茫的双眼中滚落……在我的安抚与鼓励下,李才开始向我讲述她的故事,她的人生画卷也从这一次开始渐渐向我展开:
就在1997年,31岁的李失去了丈夫。当初她们夫妻俩在外打工,丈夫得了重病,到处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还越来越严重。最后,只得由丈夫的家人将他接回了家乡,她独自一人继续在外打工撑起这个家。据朋友说丈夫得的是“艾滋病”,当时的李根本不相信这个诊断,但无奈丈夫的治疗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在没有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她没有办法去弄清丈夫的真实病情,只听人说,丈夫在最后的日子里受尽了家乡人的歧视,村里的人把他隔离开,周围的住户都搬走了,就连水源也被更改了路线。想着逝去的丈夫所遭到的境遇,想着那些直刺人心的眼神,李常常心如刀绞,她非常惧怕去做HIV检测,她不敢想象自己如果也感染了HIV该如何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在痛苦中,李发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因严重肺部感染不得不就诊治疗,在医生的鼓励下,她最终做了HIV检测。拿到结果的时候,她觉得天都塌了,她不仅被确诊感染了HIV,而且由于拖延的时间较久,CD4细胞只有几个了。此时的她,没有可以倾诉悲哀和痛苦的对象,有的只是自己恐惧的心跳和被月光拉长的影子。李很害怕就这么孤独等待死亡,更害怕生命会结束在这个没有人知晓的出租屋里,谁会替她收尸?如果被警察发现了验出死因,那么她是一个“艾滋病人”这样的身份就惶惶然暴露于天下,这让父母及远在家乡的还不到4岁的女儿该怎么办?没有妈妈的孩子这日后的路该怎么走?
种种的担心害怕让李度日如年,她彻夜不眠,郁郁寡欢。李的情况,让感染科主治医生周大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千方百计申请到当时只有10人份的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并让李幸运地成为免费使用药物的病人之一。但是周大夫发现,药物能维系她的生命,却挽救不回她受创的心灵和孤独的灵魂,于是周大夫把李介绍给我。
重建信任、重拾生命欲望的道路是艰难的,一些我之前觉得非常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此时也变得如此无力,我只能用自己的真心、诚心和耐心来慢慢走近李。与李的接触越多,想要给予她帮助的愿望就越强烈。通过不断的思考,我想到了同伴小组的方式,希望通过建立同伴小组的支持能帮助李尽快走出悲痛,同时也帮助与李有相同境遇的人。于是,我和临床医生合作,找到了与李经历相似的宋和董,她们的丈夫均患HIV并离世,她们都有自己的孩子要抚养,同时也在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得到三方的知情同意之后,我将三位女性患者组成自助小组,希望她们能互相帮扶着重拾面对生活的信心。我也会参与到她们的小组谈话中,尤其当她们谈到丈夫去世的情况而沉浸在悲哀之中时,我会给她们一些引导,帮助她们更好地处理各自丧失亲人的伤痛,就这样,通过一次次谈话,她们彼此打开了心扉,成为真正的朋友,能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倾诉、互相鼓劲,也会在遇到开心事时互相分享、一起高兴。
在医生精心的治疗和同伴的鼓励之下,李的病情慢慢好转了,一开始那种不安全感,无力感以及怕被HIV病毒肆意侵害的危机感,都已经明显减轻。同时,当初那种整天沉溺于伤心、恐惧、绝望的状态,也有所改观。李有了活下去的念头和勇气。随着治疗的深入和李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在我的心理干预及同伴小组互助的持续支持下,李及同伴们学会了关怀照顾自己,逐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认同了自己HIV感染者的身份,并主动开始寻求新的生活。虽然有时候,她们又会回到万念俱灰怨恨过去的情绪中,但她们已经学会了应对这种情绪的方法,她们会在绝望难过时想想家中还有可爱的孩子,身边还有命运相似的战友以及一直默默关心支持她们的医生们,也会主动找我倾诉,寻求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就这样,她们就又能在痛苦挣扎后找到重新扬起生活风帆的力量。
重新树立起信心的李,开始在艰难的处境中一点点开创新的生活,开始积极地找工作来维持生计。她跑了很多地方,遭受了很多波折和白眼,尝试了不同的工种,依靠自己的力量一点点摸爬滚打。生活没有因为李的坎坷命运而给她格外的垂怜,依然会给她带来各种考验,但已经坚强起来的李并没有被生活吓倒,即使十多年来,经历了服药的不适、病毒载量的反弹、机会性感染的折磨、经济一次次陷入困境,她也一直没有忘记遵照医嘱接受治疗,与我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时不时会来找我交流内心感受。
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如今的李已经变得积极上进,是一名自立自强、看上去几乎是完全健康的母亲,也是一名默默无闻、坚强进取的防艾“勇士”。带着一股不放弃的韧劲,李通过努力开始做一些小生意,维持自己和女儿的生计。同时,她还常常将自己学习到的手工技艺教授给其他病友,让他们也多一些谋生的技巧。她总是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病友们,用自己和病魔做斗争的亲身经历去和那些在绝望边缘挣扎的病友们交流,告诉他们不要放弃生命,不要放弃自己,要给自己机会克服恐惧、重新站起来。李还参与了省艾滋病关爱中心的小额贷款项目,凭借着项目的支持,加上自己这些年摸索出的经验,她的生意越做越有起色,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有盼头。最让李感到庆幸的是,在自己和病魔抗争的这些年,女儿一点点长大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大女孩了,自己也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伴奋斗的人,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回顾往昔,李还是会禁不住泪流满面,但这些眼泪中不再只带着悲伤,而更多的是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对好心人的感恩以及对自己的欣赏。
我很庆幸有这份机缘与李以及和李一样受艾滋影响的人们相识相知,我常常被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鼓舞。一路走来,我们共同感受着国家对艾滋病态度的转变,见证着一系列有利于艾滋病人的政策出台,感受着社会歧视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个坚强的生命所具有的惊人复原力及正性能量,见证了这些不屈的灵魂与命运抗争取得的一次次胜利。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与他们建立的理解、温暖、信任、支持的关系还在持续。每次,我们都在保密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与谈话,一起真诚地面对内心深处的情感。下一次,他们又带着新的困惑、困难与希望而来。每当看到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尽管付出了许多艰辛,但仍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时,我的心中就充满了许多欣慰与感动。我常常用李的生命故事鼓励艾滋病病友、我们的工作人员以及我自己。能有这样一份工作与一群坚强、充满爱的人一起走过生命重要的历程,让我觉得很幸运,也让我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真善美充满期待,使我自身充满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