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十三载,情深谊更长

9 风雨十三载,情深谊更长

保山市人民医院坐落于繁忙的交通主干道旁,外面车水马龙,可感染病区却是闹市中的幽静所在。前后两进院子的院落,静谧而幽深,春有紫玉兰,秋有金桂香;高大的棕榈树、枇杷树给院子抹上四季常绿的色彩。绿树掩映下一座奶黄色的小楼,给人清新宁静的感觉。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就在这座楼上。

保山市人民医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成立于2005年,13年来,从起初治疗的寥寥数人,到如今每年固定在治人群约800人,队列保持稳定,每月有近300人到门诊随访、检查、领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绩斐然。自2009年起,连续7年获得云南省关爱中心抗病毒治疗质量优秀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更离不开抗病毒门诊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这是一支团结严谨、积极向上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分工合作,又相互配合,努力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减少工作失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是一支有特色的团队,由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不同于一般的医疗照管,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病人在这里接受治疗后,定期都要来复诊、检查、取药,持续终身都要接受药物治疗。所以,团队的工作人员与患者打交道,不是短期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合作共存。这需要团队的成员特别的付出爱心和耐心,来关心照顾患者;也需要医患双方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共同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谈起工作都有许多话要说。首先就是工作的辛劳。比如最近为了完成系统的上报要求,专职工作人员小刘(化名)除了上班时间快马加鞭赶进度,还想着把下班时间也利用起来,继续工作,于是她连续四天都没有回家,抓紧时间填报数据,终于完成了工作,她才长舒一口气回家去。而她的家里还有一个1岁多的婴儿嗷嗷待哺,需要照料。问她孩子怎么办,她只是笑了一下说先交给老公和婆婆了。

小刘说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我们的团队都能想办法去克服,最难过的是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由于患者病情特殊,治疗用药每天都要用,一天也不能少。有的患者文化程度低,每次患者来复诊时,团队的工作人员都要仔细地询问患者上一次取药回家后的服药情况:有没有认真的服药;服药后有没有出现不舒服的情况;还剩下多少药物;有没有漏服少服药物;既要认真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计算好药物量,以免患者出现药物数量不足;约好下次复诊的时间,减少患者在路上的奔波。为了患者得到规范、科学、系统的治疗,医护人员简直是为患者操碎了心。

有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由于家庭变故较多,情绪较为暴躁,有一次来领药,工作人员多问了他几句,他嫌啰唆,不耐烦,在语言上对工作人员进行暴力威胁。我们的小刘出于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没有和患者互怼争吵,选择了隐忍和沟通,没有刺激患者去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在家属的劝说下,患者的暴躁也平息下来,避免了事态升级。但事后说起来,小刘还是心有余悸。

当然,在工作中,更多的患者是理解我们、配合我们、支持我们的,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温暖了我们、鼓舞了我们,给了我们力量,支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

有一次,有一位新患者来领药的时候,对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友好,旁边好几位老患者同时劝诫这位患者:“这里的态度够好了,比这里态度更好的也没有了”。那位新患者听了劝导也就平息了语气。有一位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还主动提出为条件较差的患者捐款,提供帮助和支持。有的新患者对治疗风险和未来焦虑不安,团队就会请有经验的老患者与新患者沟通交流,解开思想上的疙瘩,鼓励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的患者自家果树上结了桃子、柿子,来复诊的时候,也想着带给团队的工作人员尝尝新,礼物虽小,情意却深。

抗病毒治疗团队成立13年来,我们治疗团队的成员,也有过变动,有的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又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并且多数骨干成员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面对困难,我们的团队从来没有气馁,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努力。说到团队的未来,工作人员小辉(化名)说希望我们的未来,就像院中的棕榈树那样永远生机勃勃,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