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守护健康
时间真的就这么一眨眼,轻轻地过去了。回首逝去流年,感慨良多,年少不再,而对于我眼前的这个她,这个他,还有那些他(她)们,则是另一番回肠百转、惊心动魄!
每天有数十个病人来就诊,其中多是熟悉的老病人了,常年累月的复诊让我们之间有了很多温暖的默契,我们仔细查看他们是否保持健康,他们也会贴心地发现我们是不是长胖了一点,更胖了一点。虽然我不能记得清每个患者的容貌,但从就诊时轻松、信赖的神态总能感觉出来谁是“老朋友”。也因此遇到初诊的病人时,抬头一眼便能认出。
看到她第一眼,我习惯地问:“第一次来吧,确认做了没?”她声音很低地回答道:“我打电话问了这里,过来看看,十年前发现的这个病,一直也没看,听说可以,嗯……嗯。”她没往下说了。我感觉没听清,于是重复着问了一遍:“你是说十年前吗?”她点了点头。我接着再追问:“那这十年一直没再到医院看过吗?”她点头回答:“我觉得没什么好治的了,可是我想问问,我听说可以吃药,所以我打电话问了。”我强烈地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惊讶,没再接着追问为什么不早点来。我按照诊疗流程给她完成体检,接着又花了半个多小时给她讲解这个疾病的自然病程,讲解治疗后可能发生的改变。最后初步体检的结果发现她免疫功能已经极度低下,并发了肺部感染,安排她先去住院接受治疗。
一个多月后,她又一次站在我面前了,抬头一眼便看见她的笑脸,我没来得及开口,她就先说道:“医生,我好多了,已经吃上抗病毒的药了,出院有一个多星期,感觉都好,出院开的药吃完了,今天过来开药。”我拼命地回忆,把眼前的这个她和一个月之前的那个她联系起来,查看完病历本的名字,我确定她就是那个十年之前发现感染但一直没来看病的病人。我依旧强烈的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惊讶,做完常规的诊疗后我尝试着询问她的情况,想要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她这十年放弃寻医问药,以致差点失去生存的希望。但直接问出这个问题总免不了像是责备,我思量了一下于是先问她:“你家人知道你的病情吗?”她回答道:“我家里就我和我儿子,他还小,我不希望他知道”。她说起话来声音清晰,没有半点的迟疑,接着往下说道:“这些年,我一直担心的是不能照顾他长大,查出这个病来后,我就从单位辞职出来,自己开了店,拼命想要多挣点钱,要我哪天不在了,好让他也能生活下去。可是我最近听说有药可以吃,所以我就问到这里来了,住了院之后,才知道,吃药可以控制很好,还可以活得很长。不过最幸运的是我的肺部感染还很快控制了,医生们都说再耽误可能会没机会了。”她一口气说完这么多,我突然觉得没有意义再接着追问这些年她不寻求治疗的原因,最直接的答案是她不知道关于治疗的信息,可是现在想要获得信息的渠道无比丰富,再看她的举止言谈所体现出的也绝不是她没有能力去获得治疗信息,真正让她与治疗隔绝起来的,且这一隔绝就是十年,是她对这个疾病的莫大恐惧和对社会歧视眼光的无比畏惧。我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说:“这十年,你过得特别不容易吧!”听完这一句,她一个字也没说,只见眼泪夺眶而出。沉默一会儿后,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深吸一口气说道:“万幸能吃上药,还可以活下去!”
她开药离开后,我心里仍觉得一阵阵揪着发紧,久久地在想她这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虽然不曾寻求过治疗,但她可有一时片刻能丢下与这个病的纠缠。无疑,她算是一个十二分坚强的人。她是如何被感染上这个病,为何一个人带着孩子,十年来和着对疾病死亡的忧恐怎么走过,这所有的一切是她的故事,也是她人生的酸苦甘辛。万幸的是,她最终为自己做了更好的选择,吃上了药,生活将迎来更有希望的下个十年、再下个十年……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度过自己的十年又十年。我在这十年里,面对了很多同样被这个疾病纠缠着的其他人,他们经历着各自的酸苦甘辛。我和我的同事们陪伴着他们,守护他们的健康,见证他们的坚强,鼓励他们一直向前走,迎接下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