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亲情不打折扣

7 亲情不打折扣

有这么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忆犹新——“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成长的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学到什么样的为人处世之道。我很庆幸,所有亲人都善良友爱,给了我一个其乐融融的家,让我成长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记得小时候,外公得了癌症,晚期的时候疼得特别厉害,躺在床上久了,想动动身子,妈妈、小阿姨和婶婶们就一人拎起垫子的一角,让外公躺在里面,就像荡秋千一样轻轻地晃他,帮他减轻痛苦,外公被女儿们轻轻摇着,在那么难受的情况下都笑出声了。

那时我不懂,还吵吵嚷嚷着也要玩。现在回想起这一幕,觉得感触特别深,妈妈她们的孝心真是让我永远难忘。我觉得当亲人的健康受到威胁时,他身体和内心都承受着双重折磨,这个时候更需要亲人的照顾、关心和鼓励,平时照顾他们五分,现在就要照顾十分,亲情不能被疾病打折扣。

得知妈妈被确认感染上HIV的时候,我只觉得头皮发麻,觉得一千个、一万个不可能,肯定是医院搞错了,哪个环节出错了也不一定。我真的是无法接受。即使我知道它,电视上也宣传过它,可总是觉得它离我很远,从没想过它会发生在我最亲的人身上,那种痛无法用言语表达。那段时间,我的状态一直不好,思想压力大,我是独子,身边没人可以诉说,不管是亲戚还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告诉他们,他们看着我也只能干着急,什么忙也帮不上。另一方面,妈妈的情绪也不好,她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我得安慰她,顾及她的情绪。我知道,我必须坚强,给妈妈信心和鼓励,如果连我都放弃,那妈妈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当时我给了自己一个鼓励,既然改变不了,就学着接受,接受慢慢会变成习惯,习惯也就会成为自然,当一件事是自然发生的,就没人觉得它奇怪了。正是这个鼓励,帮助我和妈妈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妈妈属于易过敏的体质,刚住进医院时服用药物出现的副作用很大,换了很多种药。她身体的痛、心理的痛让她变得更加沉默,看到她皱起的眉头,听到她微微的叹气,作为儿子心里真不是滋味。后来关爱中心的医生告诉我,必须让她恢复信心,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一味地消沉、难过,对治疗只会有负面的影响,心情对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乐观向上的好心情会有你们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七分靠心情,三分靠治病,药物也会因心情的好坏而发挥不一样的作用。

听了医生的话,我决定要好好帮助我母亲改善心情,所以即使是单位最忙的时候,我也还是请了一个多月的假专门来陪她。我离开了单位,还有其他同事,但是妈妈只有我一个儿子,她现在需要我。陪着母亲的这段时间,我一直鼓励她去和别人说话,同样的病史、同样的经历会拉近你们的距离,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会让你们更有信心。慢慢地,妈妈会主动和医生护士说说话了,哪怕只是很简单的一句“您吃饭了吗”。

病房里有一盆绿色植物,还有一个小玻璃缸,里面有两条小鱼,听说是之前的病人留在这里的,希望每个到这里住院的病人能照顾好,就这样一直传递下去。我和母亲看到这棵绿色植物,它已长出了新的枝叶,那是新生的希望,也是出院的人对住院的人的美好祝福。在这样温馨的氛围待久了,母亲会和病友交谈了,说说彼此的孩子,说说彼此的病情,家长里短地聊着。看着母亲一天比一天好的精神,心里也宽慰很多,药物的副作用似乎随着心情的变好消失不见了。

这一路走来,我觉着母亲最大的改变就是心情,以前的她总认为得了艾滋病说出来只会让人歧视、看不起、疏远,没有人可以诉说,没有人可以理解,只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和困扰,一切的痛苦只能往肚子里咽,时间久了,凡事会从坏处想,变得敏感而多疑,更加不愿意说话,任由自己自生自灭,所以病情愈发严重了。现在,来到了关爱中心,她有了朋友,有了可以理解她的人,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有了强大的心理支持,有了医生护士的关心,有了病友的鼓励,有了家人的悉心照顾,拥有了那么多,还怕对抗不了病魔吗!

在这里,我还认识了一位大爷,他是个很“另类”的病人,其他人都盼着出院,只有他,央求医生留他再住几天。原来,他的家人知道他得病都抛弃他,让他自己一个人面对,还时不时冷言冷语伤害他,回家让他感觉冷冰冰的,而在病房反而能得到理解和关心,这里的人就是他的家人,平常人眼中冰冷的病房却是他温暖的家。看见别人家庭的冷漠,我和妈妈更珍惜所拥有的家庭幸福。

我现在觉得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母亲生病让我看开了很多事情,视野更开阔了,思想更成熟了,心理更健康了。不去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去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而应该是带着所有美好的感情和信念,去面对挫折,去战胜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