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愿小屋,爱一直都在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瑞丽。这里山美水美人也美,可是由于地处祖国边境,曾经毒品泛滥,有很多家庭受到毒品和艾滋的影响。在防艾形象大使彭丽媛的倡导下,这里成立了“圆愿小屋”,受艾滋影响的儿童可以在这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知识、放松心情、结交伙伴,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不,云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的专家团队,给孩子带来了一场“品格”培训的活动。本次参加培训的35名孩子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7岁,他们都是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孩子。一开始,他们脸上有着好奇和期待也有一些胆怯。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的医生陈庆玲用亲切幽默的话语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和放松,在热闹的暖场活动和破冰游戏之后,孩子们被分成了5个小组,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团队,“雄鹰队”“梦想队”“谁与争锋队”“一马当先队”“梦想起航队”,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自己的团队设计了响亮的队名、口号,并且一一上台向大家展示了团队群策群力绘制的五彩缤纷且充满正能量的海报,介绍每一名队员的特质,让大家看到每一名队员的风采。热热闹闹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打破了陌生的隔阂。
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联系,树立团队意识,接下来在每组队长、秘书长及老师的带领下,从每个小组里选出一名模特,由小组成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为小模特设计美丽的服装,营造一场“最炫夏日服装秀”。小朋友们都玩得很开心,绽放出各自的活力。
在下午的活动中,孩子们在“三只松鼠”“心有千千结”的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正式进入品格学习的历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感恩品格”的文字彩绘,看到每一个孩子投入而愉快的身影,在场的6位工作人员不禁泪水湿了眼眶。通过拼句子环节,不但促进了孩子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寓教于乐地掌握了“感恩品格的内涵”——以言行让人知道他曾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受益。让孩子懂得感恩不是忘恩,通过视频短片的教学,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感恩”的理解:感恩是对所受益处,心存感激;对于他人的恩惠,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激。除了对别人的感恩感激,孩子们也需要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学会认识自己拥有的美好品格并愿意把自己美好的品质在小组和大组中分享。最后在“蝴蝶拍”的自我关照技术中,让孩子们进一步与自己联结,学会自我关爱。陈庆玲老师还为个别孩子做了心理咨询。
在第二天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大风吹”和抢凳子的游戏让孩子们轻松活跃起来,通过提问、小组抢答等方式进一步夯实了第一天的学习成果。通过视频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到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感恩可以通过日常简单的“谢谢”就可以传达出美好的品质。能够表达就是人与人联结的开始。结合5.14,“母亲节”的日子,通过感恩卡的制作环节,让孩子们有机会向自己想要感激的父母、老师、同学、自己以及他人表达情感。最后,就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也请孩子们将自己在活动中绘制的“感恩卡”一一上台向大家展示,用“爱的鼓励”为孩子们加油。让孩子们在学会表达感谢感激的同时,也学会利用好资源以应对生活。
短短两天的活动结束了,孩子们都很开心并恋恋不舍地与自己的团队、老师们告别。在“圆愿小屋”这个温暖的家里,生活有保障,信息得到保护,他们服药依从性好,身体健康,和普通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这些孩子也曾经被排斥孤立,在贫困中挣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的恐惧。作为从事HIV相关工作的人员,我们愿意给孩子们关爱和陪伴,也希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号召大家减少对HIV的歧视。我们更希望社会大众能对HIV有正确认识,少一份害怕,多一份自我保护,少一份歧视,多一份理解。当有一个接纳的环境时,才是真的在向“零艾滋”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