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3 “艾”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工作会与艾滋病相关。艾滋病对我来说是电视上出现的宣传语,是一个离我很远的疾病。我误打误撞的来到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关怀部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于未来充满疑惑和迷茫。

我甚至提前到医院“暗访”,看看我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如果不能接受,得另做打算。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刚找到科室,就遇到了“未来的同事”在组织艾滋病患者小组活动,一下子就要面对20几个感染者。看着他们认认真真地在学习,我心里却不能平静,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响起来“他们都是艾滋病人!也许很快就走到生命尽头了……”我内心五味杂陈,既有对这个疾病本身的害怕,还有一份对于生命脆弱的无力感,还有一些好奇,我未来的同事,他们是怎样开始这份工作的呢?他们有没有过害怕和失望?他们是怎么样才坚持到今天?

庆幸自己没有一开始就落荒而逃,而是愿意多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个群体。我的同事们给我分享了他们开始这份工作的心路历程,聊了聊关怀部成立的历史,带我跟临床医生学习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知识。当得知艾滋病就像其他慢性病一样可以吃药控制的时候,我的心感到了安定;当听到同事们分享如何陪伴伤心欲绝的感染者走出内心阴霾的时候,我受到了鼓舞。我试着去接触感染者,慢慢学习与他们相处。一开始,我还在想怎样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在他们身上,后来我才发现,我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欣赏,才是最好的“心灵之药”。

记得有一次,我被派到北京去开一个与艾滋病相关的会议。住宿由会议方统一安排,两人一个标间。我入住的时候,室友已经安顿好了。她是一个很和蔼的阿姨,50多岁,身材高挑,一头长发细致地盘在头上。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告诉我房间的布局,俩人简单地聊着天。突然,她小心翼翼地问我,“你跟我是一类人吗?”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她是感染者。我心里先是一阵惊叹,这么优雅有气质的人,真看不出她是感染者。我暗示了我是医生之后,她马上变得急促不安,没有再跟我说话,自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她似乎是鼓足了勇气,吞吞吐吐地跟我讲:我是感染者,我没有在洗漱台上洗脸,我没有用马桶圈,这些地方都是干净的,如果你不愿意跟我住,我可以自己出钱住别的房间。看着她手足无措的样子,我真的很心疼,她一定是经受了很多嫌弃、拒绝,才会如此敏感!我想我可以用我的接纳给她一些慰藉。

那天,我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挽着她的手臂,她僵硬地坐着没有动。我笑嘻嘻地跟她说:“谢谢这么坦诚地告诉我,我愿意跟你住在一起。你的年龄看起来跟我妈妈一样,让我觉得很亲切呢。”我就这样主动地接近她,跟她讲讲我的工作和生活,她慢慢放松下来,开始跟我讲她的不容易的前半生。

她是云南最早一批被发现的感染者,丈夫因艾滋死亡,她被曝光了。同事、邻居、亲戚遇到她像遇到瘟神一样,躲避她,排挤她。她坐过的凳子,别人都不敢坐;她好心去扫地,别人都不愿意让她碰扫帚;她本来有着很好的职业前景,后来只能去扫厕所;她处处小心谨慎,还是不遭人待见。她说,要是没有儿子,她早就已经死了。为了她的儿子,她忍受着所有闲言碎语,一个人承担所有风雨。说到这些,她又流下了眼泪。

我的心情也跟着她的故事在起伏。我想,她现在能够有良好的面貌,一定是有很多资源和力量的。我开始好奇,是什么帮助她走到现在。她说,自己很幸运,成为云南第一批开始吃药的人,也成为最早的感染者同伴志愿者。20年前,云南仅有10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在有的人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吃的时候,她走出来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说:“我之前从来没有因为生病住过院。我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我的身体很好,甚至比一些没有感染的都好。”我依旧记得她说话时坚定和骄傲的眼神,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培训三天,我们像老朋友一样,一起吃饭、逛街,说了很多话,临分别的时候,她拥抱了我,有些羞怯地说:“谢谢你这几天的陪伴!你不嫌弃我,我真的非常感动。”听了她的话,我既高兴,也有些心疼。艾滋仅仅是一个病毒,却因为贴上道德的标签,让感染者承受太多压力。我们常说,“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言。”就连我这样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人一开始都还会害怕,更何况其他人呢。在此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和了解HIV,感染者都是普通人,他们想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我们多一点理解和接纳,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关怀。

一晃眼,我都工作六年了,遇到了很多“阿姨”“叔叔”“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妹妹”,走进了他们的人生故事,跟随他们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依然记得最初那个差点当了逃兵的我,因为不了解而心生害怕,而今我能够正常面对感染者,甚至我觉得他们因承担了太多生命的重量而变得令人敬畏。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HIV感染,让他们身体和心理都跌到谷底,而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向往,就是反弹力的最好证明。

感谢当初机缘巧合走上防艾道路,感谢他们允许我走进他们的世界,让我有机会看见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让我也变得更加勇敢,更懂得去珍惜和感恩。在“艾”的路上,你们不孤单,我们携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