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生命的闪耀
从校园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就走上了防艾的道路,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在这些年的工作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围绕在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事,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无不触动着我的心,教给我真诚、关爱和感恩。
工作第二年的“五一”劳动节,在关爱中心组织的受艾滋影响儿童关爱活动中,我认识了一支特别的合唱团,它的名字叫“三友”,取义于“病友、朋友、歌友”,这是一个由14名HIV感染者和1名感染者家属组成的队伍,他们每个周末都会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快乐的歌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得知病情时的绝望无助,到能站起来直面病魔、乐观生活,他们中的每一员都走过了曲折不易的心路历程。而如今,善良勇敢的他们,把勇气与祝福融入歌声里,放进表演中,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鼓励和感动其他患者,也向所有曾给予过他们帮助的人表达感激。因为用心,所以他们每一次演出都像第一次表演一样紧张和激动,也因为用心,所以他们每一次演出都像最后一次表演一样认真和尽力。每次演出结束时,他们都会演唱一首《感恩的心》,每次听他们唱这首歌,眼眶都会忍不住湿热,因为那歌声里带着的,是一群灵魂歌者心底最深处的情感。
合唱团成员中最年长的已经七十多岁了,大家都叫他杨老师。有一次才一见面,杨老师就递了一盒药给我,对我说:“上两次见你就老听你咳嗽,小丫头,要记得好好吃药,年轻也要爱惜身体。”短短几句话,一下子就让我觉得内心无比的温暖。HIV或许给杨老师带来了很多痛苦和伤害,却带不走他作为一名长者的慈爱与坚韧。他用点滴的关心让我明白了,当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默默地关心着我们。
合唱团的主要负责人姓张,是一名将近五十岁的退休工人,大家喜欢亲切地叫她张姐。张姐给我的印象总是忙碌的,忙着组织排练、准备节目,忙着到病床前慰问住院患者,忙着给经济困难的感染者们办理医保和低保,忙着向医生们学习疾病相关的知识,又在住院部的小组活动中讲给感染者们听,忙着一家一户的上门看望有需要的感染者。她曾跟我说,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她在单位都是跟机器打交道,退休来做志愿者才真正学着跟人打交道,虽然这对她来说很难,也许做得也不够好,但只要她做的事能让那么几个人觉得是有帮助的,她就觉得很值得了,就觉得更有劲儿了。张姐说这些的时候是笑着的,那质朴的笑容背后,燃烧着执着与热情,燃烧着一颗温暖的心。
也是从那年“五一节”的儿童活动开始,我渐渐接触到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看到了艾滋病毒给这些小生命带来的挑战。有一次,我带领三名受艾滋影响的小朋友到深圳、香港两地和其他省市的艾滋孤儿们一起进行夏令营活动。一路上,这些第一次离开家长出远门的小朋友们显得出乎意料的乖巧懂事,活动的安排和注意事项,只要说一遍他们便能认真地遵守,还一个劲儿地和我抢着拉最重的行李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嚷着“这是我应该做的”。第一次坐飞机的他们,一脸好奇混着紧张的表情,绷着小脸却又瞪大眼睛,僵着身子却眼珠转来转去地到处看;第一次感受三十几摄氏度高温天气的他们,擦着汗哼唧着却又坚强地紧跟队伍不掉队;第一次单独住宾馆的他们,穿着长长的睡袍跳着不知哪国的舞蹈。看着他们开心地游戏,尽情地笑闹,感觉他们和所有健康的小朋友们没有区别,而在每天服药时间到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严肃和认真,又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那一份格外的珍惜和关注。
有一次下车时,小光不小心弄伤手指,当我过去要帮他检查时,他警觉地背过身去先自己看了一下,才转回来跟我说没事,然后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姐姐,你要当心我的血,我不要你也生病,你要好好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被一股强烈的感动击中了。我看到面前站着的这名小小男子汉,正在用他单薄的肩膀扛起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病毒无情地夺走了他的母亲,侵害了他的身体,而他却能收集点滴温暖关爱,成长为如此正直善良的孩子,怎能叫人不为之感动?也正是孩子们这纯粹的善良和责任感,让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肩上的使命,也看到了防艾事业的希望。
还记得小光的父亲曾跟我说过:“我儿子的老师都说他是全校最快乐的小学生,我相信很快这个病就能根治了,他能一直这么快乐地走下去”;还有一名独自带着女儿生活的阳性母亲跟我说:“我相信我的女儿会和没有得病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因为我能给她的爱并不比别人少”;一名天天陪伴在丈夫病床前悉心照顾的中年女性曾跟我说:“丈夫是天,我相信他会好起来,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糠咽菜也是幸福的”;一名因生产过程中接受了不洁血液而感染的母亲跟我说:“我不怪医生,没有他们给我输的血,我当时就死了,怎么能陪伴我女儿长到十岁,这十年都是赚到的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吃药,还能再赚很多个十年,看着我女儿长大成人。”
……
这些真诚善良的心,坚忍执着的灵魂和单纯美好的信念,都是疾病没有办法改变和伤害的。如果每一名患者都能有双发现的眼睛,撇开疾病的蒙蔽,去捕捉和感恩生活中点滴的温暖与美好,如果其他人可以揭开针对疾病的有色眼镜,看到这些温柔纯粹的内在,敞开我们的心扉去接纳,去包容,那么,我们将感受到,暖暖的爱与感动,在通透的心灵间流淌充盈。当这些温暖与感动得到鼓励和滋养,我们才会更有力量去共同对抗疾病挑战,共同享受健康美好的明天!
点评:
大部分人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消息时,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心理冲击,常常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应激的阶段。有些心理的创伤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力量的发展而渐渐自愈,而有一些则会停滞在某个阶段不断受苦,需要内在成长加上外力支持才能逐渐疗愈。
人们在接到坏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否定和逃避,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认为“一定是医院搞错了”,“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也有少部分人可能卡在否认阶段,认为不去接触就像没有发生一样,躲避甚至指责医务人员,一直拖延到发生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是艾滋病相关的肿瘤才来寻求治疗,贻误治疗最佳时间。还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带着“为什么是我”的心理想要去指责去报复,只纠结在过去不能改变的事实当中,却忽略了自己可以为不让情况变得更糟来承担责任和采取行动。少部分人可能会陷入消沉之中,任由无助和沮丧压倒了梦想、希望和未来的计划。
而大部分的人,就像文章中的主人公们一样,在经历了这些心理应激阶段之后,能够走向接受的阶段。直面疾病,积极接受咨询,了解更多正确的知识和信息,选择积极治疗,为自己争取到维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复原力”“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来源于保护性因素。这些保护性因素既可以是个体外部的因素,如家人支持;也可以是个体本身的一些特点,如自我效能感。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在打击来临之时,激发自我的力量,找到支持性资源,尽快穿越黑暗,重新闪耀生命的光芒。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像“小娥”“张姐”一样,加入到助人的工作中来,让生命更加丰富而有价值感的同时,为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让更多的生命走出心理的寒冬,迎接生命的暖阳。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当下做选择,去改变事情对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影响,做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主人,捍卫人生的尊严。
(张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