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防艾路,永不言弃

4 漫漫防艾路,永不言弃

2002年,我在北京地坛医院进修感染病治疗,那时的我是一家综合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我非常珍惜去北京学习的机会,总想多学一点知识。

一天,我的带教老师对我说,我们这里已经开展了艾滋病治疗,你们云南艾滋病患者很多,建议你在进修期间除了学习肝胆疾病以外,还可以多学习一些关于艾滋病的诊疗知识和技术,现在我们国家对这个疾病的了解还比较少。

就这样,带着一份好奇,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不辜负自己来之不易的进修机会,我大着胆子平生第一次走进了艾滋病患者的病房,通过这一段和艾滋病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宝贵时光,我了解到艾滋病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当时的我不由自主萌生了投身艾滋病诊疗领域的念头。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十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回首来时路,与患者之间的故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2004年,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成立,我主动要求从原单位调动至关爱中心工作,虽然我已经对条件的艰苦有心理准备,可是现实仍然让我暗暗吃惊。记得那时医院的硬件条件相当差,并且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于艾滋病都不甚了解,开展工作并不容易。伴随着对艾滋病的恐惧,伴随着对职业暴露的担忧,在医院里老专家们的带领和指导下,一批“懂艾治艾”的专业医务人员也逐渐成长起来。这种成长,不但是专业技术上的提高,还增加了对人的理解和关爱。

回望这十几年的工作,一个个患者的故事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起4年前,我在门诊接待过的一对夫妇患者。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是某单位职工,妻子是一名医生,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儿子,然而疾病打破了平静和温馨的生活。就诊时丈夫坦然承认自己有婚外性行为,是自己传染给妻子的。虽然他们当时身体情况尚可,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效果会比较好,但是他们仍然感到有种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恐惧,几次相约要去自杀。只是想到年幼的儿子无人照顾,才让他们暂时打消念头。在接诊的过程中,当我得知他们有这种想法后,一面给他们讲解艾滋病治疗的基础知识以及目前的良好治疗效果,一面给他们留下了我的咨询电话,让他们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和我联系。经过我的多次耐心讲解,他们同意开始抗病毒治疗,妻子总是担心病情被人知道,来门诊时也是戴着墨镜、缠着围巾,用她自己的话形容,就像做贼似的,她担心假如常去门诊领药,迟早会泄露病情。治疗后,丈夫由于效果明显,体质大幅好转,逐渐从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而妻子因为是无辜被传染,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严重,恶心、食欲差、头晕、乏力,甚至最后发展为卧床不起,情绪波动较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有自杀的念头,那时她每天都会给我打一个电话,告诉我即使是她白天躺在床上,都会感觉到有无边无际的恐惧压迫着她,只有在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对她而言才是一个安慰。就这样每天一个电话,持续了一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的身体也适应了抗病毒治疗,她能够接受并积极开始抗病毒治疗。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们的身体日益恢复,现在,夫妻二人治疗效果都比较好,直到今天还和我维持着一对一的服务关系。如果没有及时的支持与关怀,也许这对患者就会放弃治疗,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找不到了。

还有一个患者也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他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准备找工作期间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他的妈妈是一个医生,每次和我联系的时候都会哭泣。自己是一个医生,每天在给别人治病,为别人恢复健康而努力,可自己的独生子不仅是一个艾滋病感染者还是一个男男同性恋,她觉得自己很难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作为一个母亲,我能够理解这位母亲的自责与无助,每次接到患者母亲的电话,我都会耐心安慰她,并且动员患者认真治疗,让他能够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让他积极接受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或多或少对父母和家人有所回馈。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这位患者一直在我们门诊长期稳定治疗,病毒载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生活工作不受影响。因此可以说,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随访管理,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支持不可或缺。

我们的医院也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省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技术力量日益雄厚,随着我们医务人员在艾滋病诊疗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越来越丰富,随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日益加深的理解,今天的我们为自己艾滋病诊疗医生的身份感到自豪,为我们所属的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在全国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领先地位感到骄傲。今天的我们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可以体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也与自己和身边的人密切相关。我们接触到的病人不仅仅是和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陌生人,他们当中甚至会有我们医务人员的亲戚,朋友或是家人。就拿我自己为例,现在我接诊的病人中就有我大学同学的家人,我高中同学的家人,我认识的一位医生的母亲。我真切感受到了病人距离我们并不远,他们确确实实会出现在你身边,而这些情况让我们身上的责任感变得更加紧迫,深深感到要尽自己的全力,把病人的治疗和随访管理质量提高,向社会,向患者尽到自己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省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扩大治疗覆盖率的基础上,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在今天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患者的流失或治疗失败,不仅会危及患者自身健康,还有可能会带来耐药毒株的传播,为其他人造成健康威胁,这是我们医生最不愿见到的后果。现在,在医院领导的推动下,我们的抗病毒门诊引入了个案管理师制度,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力度,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管理的质量,通过个案管理的实施过程,最终我们能够实现在患者有需求的时候,医务人员、个案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四个环节可以环环相扣,紧密配合,共同合作为患者提供可及的各方面关怀服务,做好患者治疗与管理,提高治疗与管理的质量。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家的期望,我们希望所有的患者在感染HIV以后,仍能够享受积极健康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