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执着追求
面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去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记得我省艾滋病管理工作刚刚下移的时候,我负责的下移23例感染者中仅有5人接受随访,工作难以开展。面对这种工作情景,深感无奈的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关爱到这些患者,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我想了不少办法。对于不愿意接受随访的感染者,我首先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家庭、婚姻、朋友圈等),其次我隔一两个星期发一次手机短信给他们,向他们自我介绍、讲解疾病的进展过程、配偶和CD4检测的意义等等。刚开始他们不回应,但我还是坚持发短信,也许我的诚心感动了他们,渐渐的他们开始回复我的短信,可他们就是避重就轻,始终不愿意谈艾滋病的话题。但我没有放弃,经常约感染者聊天、拉家常,针对感染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担忧与惧怕,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面对现实,积极接受治疗,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正常人生活。
对于失访感染者,我以朋友的身份去家里探访,刚开始时家里人还客气接待,但渐渐的他们担心我的多次到访会引起周围人的闲话,就像躲仇人一样躲我们。但即使他们把我们当成仇人躲避,我们也没有气馁,因为寻找到他们、帮助他们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生命,是我们防艾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记得有个失访的感染者,我从下移后开始找,足足找了半年,找了20次才找到。有次志愿者亲眼看见感染者回家就打电话给我,十分钟后我到感染者家里去找,可感染者父母硬说不在家里。这次寻访最终也以无果而归告终。感染者明明就在家里,可就不愿意配合,这如何是好?回去之后我想了又想,感染者是少数民族,也许用民族话先跟感染者母亲谈,再让她母亲跟女儿谈谈或许会有所收获。想到就做到,由于自己不懂他们的语言,我决定请县疾控防艾工作人员帮忙,把感染者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他们,请他们上门拜访。第三天,县疾控就打来电话说,感染者已来疾控中心检查了,叫我放心。我这才把心里的那块石头放下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延误治疗,此时的她已进入艾滋病晚期,CD4值仅有72个,长期发热、腹泻、呕吐,且并发有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病情危重,亟待治疗。在她最需要政府的关怀、理解和爱心的时刻,曼来镇卫生院通过与县防艾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科申请协调,先后将这名患者送去云南省关爱中心住院2次、元江县人民医院3次进行治疗。遗憾的是,由于患者开始治疗已经太晚,最终疾病还是夺去了她花季般的生命。这名患者的离开,更加让我们看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如果她能提早坚持抗病毒治疗,她和家人就不用面对这样的悲剧。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有风险的职业,家人、同事、朋友都为我担心,经常提醒我注意保护自己,千万不要被感染。我感谢亲人朋友对我的关心,然而我深知我所从事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医学调查、临床护理和随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工作,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若管理不当,会使艾滋病感染者受到歧视或孤立,很容易激发感染者产生对社会不满和报复的心理,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对感染者关怀的实际体现。每当看到经过我们的努力,感染者和病人能正视现实,勇于与病魔斗争,像健康人一样生活,我都感到由衷的喜悦。
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到位,才会怕艾滋病,我既然担负了防治艾滋病的岗位职责,就要面对它,决不避让。作为曼来镇的防艾工作者,看到一张张充满着恐怖与绝望的面容时,我会为自己力不从心,帮不了他们而内疚,但我同时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从而更加坚定了誓与艾滋病斗争的决心。艾滋病是当今医学领域尚在攻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要战胜它,仅仅靠防艾工作者无私奉献是不够的,还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与协作,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共同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控机制。
我是一名普通的疾控工作者,我所做的是平凡的岗位工作,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我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防艾工作者的引导,全社会的参与,让曼来镇全体人民充分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树立健康意识,真正认识到艾滋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庭,消除歧视,同心协力,共抗艾滋。
不负党的培养,不负群众的信任,不负病人的期望,把自己的心血、精力、智慧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这就是我始终不渝的执着追求,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