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兴起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2025年09月26日
1.2.3 兴起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这一个时期,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百废待兴,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水利、交通、动力等急需大量开发,特别是从治淮开始,全国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迫切需要水文资料,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许多水文问题。这种形势促使水文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水文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此期间,水文测验质量显著提高,测洪能力大大增强,为水文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水情和水文预报方面,逐步开展重要河段洪水预报的研究和实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洪水预报方法。60年代,一些生产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了湿润、半湿润地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流域的产流特性。在水文分析计算方面,更是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1955年起,集中研究了暴雨洪水的频率分析方法以及小流域暴雨洪水的计算方法;还有一批径流、蒸发、水库、河床实验站,取得了施测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佐证,等等。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在高等学校设置了我国第一个陆地水文专业,培养了大批水文专业人才,为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该阶段的特点是,水文观测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应用水文学进一步发展,水文学理论体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