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也是我国河流补给的一种普遍形式,特别是在冬季和少雨、无雨季节,大部分河流水量基本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在年径流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由于各流域和河道本身的水文地质的差异,悬殊较大。如东部湿润地区一般不超过40%,西部干旱地区可超过40%。地下水补给较大的地区有:①黄土高原沟壑区,其量可达50%,这是深厚的黄土层透水性强的缘故;②青藏高原地带,因地处高寒带、寒冻风化严重,岩石破碎利于下渗,此外还有大量的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分布,故使河流获得大量的地下水补给。如狮泉河地下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
我国广大的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具有发达的地下水系,暗河和明河交替出现,成为特殊的地下水补给区。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年内分配和多年变化均较稳定。地下水实际上是雨水和冰雪融水渗入地下转化而成的,它的基本来源仍是前述两种水源,即雨水和冰雪融水,不过由于渗入地下的水流,流动速度缓慢,经过地下“水库”的调节,所以表现出地下径流过程变化平稳,消退缓慢的特点。对于干旱年份,或者是人工过量开采地下水后,常使地下水收支平衡遭到破坏,河流基流量将严重减少,甚至枯竭干涸。
除了少数山区间歇性小河外,一般河流常有两种以上形式的补给。既有雨水补给,又有地下水补给,或者还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从这些补给中所获得的水量,对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河流,不同时期都是不同的。如淮河、秦岭以南的河流只有雨水和地下水两种补给,以北的河流还有季节融雪水补给,西北和西南高原河流,各种类型的补给都有。
山区河流补给还具有垂直地带性,随着流域高程的变化,补给形式有所不同。如新疆的高山地带,河流以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低山地带以雨水补给为主;中山地带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补给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季节,各种水源补给所占比例也有所不同。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雨季,径流的绝大部分由降雨所形成,而枯水期则基本靠地下水维持。东北的河流在春汛径流中,大部分为季节融水;而雨季的径流主要来自于降雨,枯水季节则以地下水为主。西北和西南高山地区的河流的补给最复杂,这里积雪和冰川在暖季融化,而雨水也集中在同期降落,因此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或者交替发生,或者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