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坡面侵蚀
流域表层的土壤或岩石碎屑在风吹日晒、水冲以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从原来所处状态剥离、冲刷、搬运而随径流注入河道的水土流失过程,称为坡面侵蚀。坡面侵蚀从形态上又有层状、沟状、陷穴、滑坡、塌岸等侵蚀类型。当降水发生在较为平整植被较差的坡面上所形成的漫流会将土壤或岩石碎屑成层剥蚀,即层状侵蚀。若坡面起伏较大,水流向低洼处聚集,地面出现沿坡浅沟,即为浅沟侵蚀;浅沟加深扩展而形成沟壑时称为沟壑侵蚀;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就是这样形成的。黄土地区,渗入土壤的雨水会将黄土中的碳酸钙溶解形成孔洞,水流沿孔洞运动而带走土壤,使之扩展成洞穴,直至洞穴周围土体不能支撑上部重量时,就下坍而成陷穴,这一过程即为陷穴侵蚀。坡地表面成片、成块滑落称为滑坡或者崩坍,其原因是由于地下潜流影响,地面坡度超出稳定极限;或地表坡度陡且植被差在降雨径流冲刷下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