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靠什么实现千里导航的?
2025年11月04日
动物靠什么实现千里导航的?
许多动物都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都要来回“跋涉”4000多千米,到它们的出生地阿森松岛产卵;北极燕鸥每年要飞行3.5万千米,往返南北极地区……一些家养的动物,如小猫、小狗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
它们是靠什么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为什么导航能力比人类的GPS定位还精确呢?要知道,很多人即使有GPS导航,但到了城郊一样会迷路。
科学家们提出了数十种假说,如太阳导航、地磁导航、电离层在磁导航、遗传基因导航、智商导航、记忆导航、天体雷达导航、皮肤导航,等等。每一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但谁也驳不倒对方的理论,而且都有一定的漏洞。
比如,20世纪40年代曾有生物学家指出,蜜蜂、鸽子等动物是依靠太阳进行导航的。但在完全看不见太阳的阴天,蜜蜂、鸽子也不会迷路。这又如何解释呢?
这时,又有人指出,动物也许有不止一种导航系统。当遇到不利条件时,它们就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启动新的导航系统。而且,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蜜蜂和鸽子除太阳罗盘导航能力之外,还却有存在着地磁导航能力。
可是,太阳的位置会不断变化,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强弱之别,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导航行为的呢?它们又是如何在不同导航系统之间实现切换的呢?不同动物的导航系统有何差别呢?这些都是尚未揭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