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在修建时就已经倾斜?

比萨斜塔在修建时就已经倾斜?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的标志性建筑,到欧洲旅行,不和它合张影,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去过意大利。这座修建于1173年的著名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一个标杆,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钟楼的倾斜问题。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游客、艺术家和学者都在考虑。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呢?毫无疑问,设计者肯定不会设计一座倾斜的塔。但施工进行到第5年的时候,塔身从3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到1990年前后,塔顶已南倾5米多。

现在,人们已经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比萨斜塔地基下面有好几层不同材质,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1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看来,当初选址的时候就出了问题。但令人震惊的是,这座高达百余米的建筑竟然能倾而不倒。要是搁现在的中国,说不定它早就成了“楼歪歪”“楼睡睡”或“楼脆脆”了。好在,斜塔是在意大利。

原来,比萨斜塔的倾斜过程非常缓慢,和地基下方的土层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从修建到1838年,数百年间,塔身只倾斜了几十厘米。1838的一次施工出现意外,使得塔身一年就倾斜了20厘米。结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补救。进入20世纪之后,意大利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评估委员会,研究任何可能导致倾斜加剧的危险,并寻找对策。1990年,意大利政府耗资2500万美元,对塔身进行了修正,扶正44厘米。据说,只要不出现地震等不可抗因素,斜塔还能屹立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