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受难曲》差点被用来包猪肉?

《马太受难曲》差点被用来包猪肉?

素有“西方音乐之父”的巴赫一生清贫,死后也杳如烟消。遗体下葬之后,人们就把这个勤勤恳恳的宗教音乐家忘在了脑后。

除了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大都已散佚),之外,他什么也没有留下。他的妻子靠施舍度日,最后死在救济院里;女儿一生颠沛,到晚年才得到贝多芬的救助。他死后多年,其传世名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手稿也仅被估价40芬尼。这在当时只是一堆废纸的价格。

传说,巴赫的名曲《马太受难曲》曾差点被肉店老板娘用来包猪肉。这首创作于1728年秋季的名曲旨在借耶稣受难的故事,宣扬了为拯救人类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在音乐史上大胆采用近代表现技巧,同时突破宗教音乐规范,吸收民间音乐的旋律。

作品仅于1729年4月10日首演了一场,便从此销声匿迹,直到100年后才得以大放异彩。1829年,音乐家门德尔松陪着女友到一家肉店去买肉。老板娘顺手抓过一张褪了色的旧纸,想用来包肉。

大银行家之子门德尔松无意中发现这些纸上写的是乐谱,立即掏钱买下了肉店里所有的废纸。整理之后,他惊诧地发现,这首曲子竟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门德尔松求助于姐姐芬妮,组成了20个人的合唱团,开始刻苦练习,他用右手握指挥棒,用左手弹钢琴来伴奏,背诵了全谱,苦练几年,然后才举办音乐会把这首曲子公诸于世。从门德尔松的演奏中,人们终于发现了巴赫的伟大之处。斯人已逝,但他创造的艺术绝响终于可以永远流传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