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竟然不是嵇康所谱?

《广陵散》竟然不是嵇康所谱?

《广陵散》,又名《聂政刺韩王曲》,表现的是聂政毁容刺杀韩王的传奇故事。曲名最早见于东汉末蔡邕所著《琴操》,最早的乐谱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全曲有45段,分为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六个部分,以大序、正声、乱声为主体部分。谱中有刺韩、冲冠、怒发、投剑等分段小标题

《广陵散》的庞大结构和深刻的哲理性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乐曲隐含的反叛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以及“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出现在1700年以前,是值得整个民族骄傲的杰出之作。

我们常在武侠小说或电影中看到这样的话,“嵇康死而广陵散绝”。很多人误以为《广陵散》乃嵇康所谱。实际上,早在汉代的时候,扬州民间就出现了一首名为“相和但曲”的大型丝竹乐曲,用笙、笛等乐器演奏,以后又逐渐发展为七弦琴独奏曲。扬州古名广陵,这首乐曲也就叫《广陵散》(散是操、引、曲的意思,即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

三国后期的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据说,他年轻时曾在洛西华阳亭游玩,一天夜间随一位古稀老人学会了《广陵散》。以后又刻苦练习,终于把《广陵散》弹得非常出色。《广陵散》也就和嵇康联系在一起了。后来,嵇康被司马昭密谋害死。临刑前,嵇康在刑场上最后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借曲中的悲愤之情,抒发对暴君的抗议,壮烈之声使在场听众无不怆然泪下。一曲终了,嵇康长叹:“《广陵散》从此绝矣。”然后,慨然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