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最初竟是捡来的“垃圾”?

鱼翅最初竟是捡来的“垃圾”?

中国是一个烹饪大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食材之广泛,方式之繁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媲美的。在中国饮食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还吸收了不少欧亚其他国家所创造的成果。据相关史籍记载,郑和下西洋之时就从东南亚一带带回了不少新鲜食材和烹饪方法。

与鲍鱼、燕窝等珍贵食材并列为“八珍”之一的鱼翅就是三宝太监郑和引入国内的。既列为“八珍”之一,鱼翅的身价自然不菲。据《清稗类钞》记载,广东一道炖荷包鱼翅,一碗十数金,可见鱼翅的品级。

如今,在东南亚一带,鱼翅依然是比较正式、上档次的宴请中必不可少的压轴菜。如果是特制的鱼翅宴,那价格可就高了。一顿饭下来,花个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民币,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

殊不知,这么名贵的食材最初居然是郑和和他的小伙伴们捡来的“垃圾”。话说,郑和下西洋时途径东南亚某处海岛。由于粮食不足,很多人饿得眼冒金星。突然,他们在海滩上看到了当地土著丢弃的鱼翅,便胡乱捡来,煮熟充饥了。

一吃,味道还不错,遂引入了国内。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到了清乾隆时期,鱼翅居然成了官宦之家、豪门宴请必不可少的佳肴。

顺便说一句,鱼翅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营养价值。它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和猪蹄的成分大致一样。此外,它的味道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好味道都是调味品调出来的。为了保护鲨鱼和地球的生态平衡,还是少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