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是传说还是确实存在过?

蛊毒是传说还是确实存在过?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武术文化盛行,流传着不少恐怖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蛊毒之说了。蛊,即器皿中的虫子。传说,将毒蛇、蜘蛛、蟾蜍、水蛭、蜈蚣等不同的毒物放入一个器皿中,令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存活下来的便是蛊。如果活下来的是毒蛇,称长虫蛊(长虫即蛇);活下来的是蜘蛛,则称蜘蛛蛊……

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蛊毒可以通过饮食等方式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混乱,受下蛊者摆布。传说,蛊能飞游、变幻、发光,像鬼怪一样来去无踪。所以,下蛊者只要在几十米开外,手指轻轻一弹,即可完成下蛊过程。

最初,人们养蛊可能是为了复仇。但一旦蛊养成了,就不得不放。否则的话,它就会反啮主人。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蛊看中了谁,就会让它的主人放蛊给谁。否则,它便会置主人于死地。

过去,苗族地区几乎全民信蛊。因为医学不发达,他们将一些突然性的疾病或比较难治的慢性疾病,如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全部视为中了蛊毒。突发性的,就会通过喊寨的方式让所谓下蛊人自行将蛊收回;属于慢性病,则要请巫师作法驱蛊。

从科学角度来看,所谓的蛊毒纯属无稽之谈。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蛊术迷信已经淡出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过,这种文化也给文学创作,尤其是武侠小说,提供了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