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的广告

深度的广告

我已在别处指出过,现今洗涤剂的广告本质上都是在满足深层的观念:污垢不再是从表层抹去,而是自最隐秘之处驱除。美容产品广告同样也都是以对内在之处的史诗般的表现为基础。那含有科学意味的小小引言,用于在广告上介绍产品,预定它能清洁至深层,予以清理、排除,渗入深处进行养护,一句话,无论如何都要深透进去。矛盾之处在于,皮肤首先是表层的,但这表层是有生命的,因而必会死去,有趋于枯槁和老化的特性,这就很容易给人留下须依赖深层的根部的印象,摆脱不了某些产品所说的补给的基础层。另外,医学界也认可美具有纵深的空间(真皮和表皮),并劝告女性,说它们是种子发芽程序的产物,容易风化的美得依赖根部提供的营养。

因此,深层的观念无处不在,出现于每一块广告牌上。至于在这深层之内要渗透并改变的实体,则完全是不明确的;只是显示有关(赋予生命、激发活力、使之新生的)成分(principes),或(维持生命不可或缺、恢复生理机能、使之重生的)液汁(sucs),完全是莫里哀[30]喜剧当中所用的词语,带有点唯科学主义的味道,并不晦涩难懂(杀菌剂R51)。不,对广告的这种细微的精神分析的真正戏剧性,乃在于相对立的两种实体之间的冲突,将“液汁”和“成分”的竞争巧妙地引向深层领域。这两种实体是水和油脂。

两者多半都具有双重性:水是有益的,因为人人都能看到衰老的皮肤是干燥的,年轻的皮肤则鲜润纯净(正如某个产品所说,一种微湿的鲜润);坚实、光滑,肉体的一切正面价值都自然而然地看作是水使之伸展紧密,好比棉麻制品因水而膨胀起来,固定在纯净、明洁和清新的理想状态,而水是其中的总纲。因此,从广告角度说,深层的补水是必要的手段。然而水要渗透不通透的肉体看来不太容易:我们想象水太易蒸发,过于轻柔,无法持久,不能适度地到达这隐藏之地,这吸收并酝酿、转化为美的领域。此外,水对肉体进行冲刷、除垢、刺激,尔后以自由不拘的状态返回大气,成为火的组成部分;水只有控制住,保持着,才有助益。

油脂具有相反的优点和缺点:它没有清新之感;它的柔滑过分了些,太持久且不自然;我们不能让美容广告纯粹以乳油(面霜)的观念为依据,乳油的密实本身被看作是一种不太自然的状态。油脂(graisse)(更诗意的说法,一如《圣经》或东方文献中所用的,是复数词huiles“油脂”),从中可以引出滋养的观念,这毫无疑问,但将油脂作为传导的要素、难得的润滑剂、把水引入皮肤深层的导体来赞美是更为稳妥的。水被视为容易蒸发,不停地流逝,游移不定,轻柔细腻;油脂则恰好相反,持久,凝重,慢慢地渗入表层,浸润,顺着“细孔”(美容广告必不可少的角色)悄悄地进入,永不复返。如此,所有美容产品的广告都使这两种相对立的液体能够奇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从今以后它们是互补的;这种结合巧妙地尊重物质神话的所有正面价值,最终让人接受了独到的信念,这就是油脂是水的媒介物,存在着含水的美容霜,产生没有光泽的柔滑。

因此,大多数新出产的美容霜名称上都有含水的、液状的、超强渗透的等字样;油脂的观念长久以来都与美容产品的观念不可分离,以含水性来掩饰它,或使之变得曲折难解,相互调整和抵消,它有时候甚至会消逝,让位给液状的美容水以及具有挥发性成分的健肤洗面剂,倘若要消除皮肤的蜡质,则堂皇地让位给收敛性化妆水,相反,倘若要充裕地滋养如饥似渴的深层,则婉转地让位给特制的美容液,这深层润饰产生的奇异力量强烈地向我们展显出来。此外,人体内在性的这种公开展示也是盥洗产品广告的普遍特征。“排除(牙齿、皮肤、血液、气息)的腐臭”:法国人对洁净满怀渴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