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作为独立学科的公共管理,其发展史不足百年,但是该领域的著作颇丰,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公共管理学的独特性和必要性。畅游其中,时刻被奇景吸引,处处有思想火花的碰撞。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关于本书的结构及书目选择。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广阔,内容繁杂,此次编写从基础理论、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治理以及政府改革七个主题为读者呈现了公共管理方面的经典著作。每一个主题中,又分为必读书目和扩展书目,书目的选取都是以该编的标题为关键词来搜索经典著作,在每一编中,对必读书目有详细的介绍,扩展书目只是列出作者和书名,供读者自主阅读。在选书方面,既有西方学者的著作,也有国内比较前沿的一些著作。其中,基础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基石,为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和理论环境,主要作品包括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弗兰克·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乔万尼·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因此,在第二编选取了公共行政方面的部分著作,主要从公共行政的精神、途径、语言及合法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如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的《公共行政的精神》、戴维·H·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戴维·法默尔的《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O·C·麦克斯怀特的《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一种话语分析》。在公共行政的主题之后,紧接着安排了公共管理的主题,目的在于,使读者对二者有一定的对比,公共管理方面的著作包括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简·莱恩的《新公共管理》、克里斯托弗·胡德的《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乔治·伯克利的《公共管理的技巧》。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涉及政策过程、政策执行以及如何理解和认识公共政策,选取的主要著作是保罗·A·萨巴蒂尔的《政策过程理论》、米切尔·黑尧的《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迈克·希尔、彼特·休普的《执行公共政策》、托马斯·R·戴伊的《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延伸领域,与公共管理关系极为密切,在特殊语境下,广义上的公共管理包含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该主题选取的著作是罗伯特·B·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菲利普·海恩斯的《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玛丽·E·盖伊的《公共服务中的情绪劳动》、詹姆斯·S·鲍曼的《职业优势:公共服务中的技能三角》。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治理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该编选取的主要作品包括B·盖伊·彼得斯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理查德·C·博克斯的《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陈天祥的《基层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角色、动力和行为》。最后一编的政府改革主题,尽管标题无“公共”之标签,但是,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导者,也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政府改革顺应了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再造运动,政府变革成为寻求善治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编的著作包括罗伯特·B·登哈特的《公共组织理论》、拉塞尔·M·林登的《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麦克尔·巴泽雷的《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戴维·奥斯本的《再造政府》。

第二,关于每编内容的具体安排。在必读书目的详细介绍中,主要包括作者简介、原著目录、精彩摘录与感悟、简要评价四个方面。作者简介主要展示了作者的学术生涯、主要思想以及代表作品;原著目录是每编每一本必读书目的主要内容之一,之所以安排原著目录,是想通过原著目录,使读者了解每一本作品的基本框架结构,也通过精彩有趣的目录标题吸引读者更深层次地阅读和研究作品。精彩摘录与感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精彩摘录原汁原味地为读者呈现了原著的核心内容,这一部分包含若干个小标题,这些小标题的排列顺序遵循原著的写作顺序,阅读精彩摘录是领略大师风采的一条捷径,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个人感悟,可供读者参考和思考,以及共同探讨与学习(编者感悟内容为画波浪线部分)。简要评价部分对原著在学术界的地位、原著的创新性等给予了简单评述,评述内容既包括其他学者对该作品的评价,也包括编者的评价。

当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书在选取经典书目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空间,这些必读书目无法全面反映公共管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但经典选读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读者了解和认识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涉猎更多的经典著作。同时,由于水平有限,本书编写难免存在纰漏,诚恳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

本书的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本书由惠霞担任主编,负责提出并拟定编写大纲,组织协调全部编写过程,其中第一编由郭鹏鹏编写,第二编由左霞编写,第三编由何蓉编写,第四编由徐毅成编写,第五编由安迎春编写,第六编由董志峰编写,绪论和第七编由惠霞编写。全书由安迎春和惠霞分别进行了校对,最后由惠霞统一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献,在此对各位作者一并致以真诚的谢意。同时,感谢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志峰教授对本书大纲拟定、具体内容编写等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此外,兰州大学出版社的各位同仁为本书的出版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尤其是责任编辑宋婷,做了大量工作,深表谢意。

2016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