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域外模型与中国化
在新文学的草创时期,对于急需摆脱过去,迫切期望建立新文化体系的中国新文学建设者们来说,如何以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达成目的,是他们最初思考的中心,思考的最终结论便是“取材于世界各国”[44],只有于世界各国文学取材愈多,新文学者所得才愈深,从而新文学才可能得到发展。中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正是在这一情势下,首先将域外“老师”的作品作为模板,从域外心理小说中以最捷径之途汲取先进技巧和先进思想,将之引为良规,在经过生涩的模仿后,才在具体的中国语境中迈向成熟,从而完成中国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范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