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二版前言

前 言

绪论:经纬天地 文治教化

一、“文化”界说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三、文化的特征

四、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 兼收并蓄 晖光日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孕育与形成:先秦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统一与变异:汉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异

第三节 转型与融会:唐宋(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

第四节 专制与启蒙:明清

一、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

二、早期的启蒙思想浪潮

三、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第二章 独立不改 周行不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特性

第一节 生态特性之一:大陆文化

一、大陆文化生成的地理优势

二、大陆文化生成的周边环境

三、大陆文化发展的双重功能

第二节 生态特性之二:农耕经济

一、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二、商品经济的蹒跚学步

三、农耕经济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生态特性之三:宗法制度

一、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

二、宗法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三、宗法制度的历史影响

第三章 天地氤氲 因缘和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性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天人合一

二、以人为本

三、贵和尚中

四、刚健有为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重伦理道德

二、重和谐统一

三、重务实守常

四、重人文教化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凝聚

二、精神激励

三、整合创新

第四章 致知格物 否极泰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仁义为上的儒家文化

二、贵夫无为的道家文化

三、兼爱至上的墨家文化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一、阴阳五行:辩证思维

二、引譬连类:直觉思维

三、执两用中:中和思维

第五章 体用不二 显微无间——中国传统哲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

一、精神特质

二、语言特质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脉络

一、先秦哲学

二、两汉哲学

三、魏晋玄学

四、南北朝佛学

五、宋明理学

六、清代哲学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

一、浓郁的政治伦理色彩

二、重视唯物辩证与直觉思维

三、强调言行一致与知行合一

四、重视人际和谐与天人合一

第六章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中国传统史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先秦

二、确立:两汉

三、发展:隋唐

四、繁荣:宋元

五、嬗变:明清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体例表现

一、史学文献的四大体例

二、其他主要的史书体例

第三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独有特性

一、学贯天人、会通古今的恢廓视野

二、历史悠久、形式完备的修史制度

三、求实直书、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

四、重视人事、罕言鬼神的科学精神

五、德识为先、才学并茂的品德修养

第七章 拟象取譬 气盛势飞——中国传统文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

一、语言特点

二、文化传统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脉络

一、上古期

二、中古期

三、近古期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体

一、古典诗歌

二、古代散文

三、古代戏曲

四、古代小说

第八章 推本天元 顺承厥意——中国传统科技

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成就

一、古代四大学科体系

二、四大技术发明

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反思

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二、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第九章 含蓄隐秀 灿烂求备——中国传统艺术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思想蕴涵

一、历史沿革

二、文化背景

三、思想特征

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东方形态

一、书法艺术

二、国画艺术

三、篆刻艺术

第十章 政教合一 雅人清致——中国传统教育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制度演化

一、中国历代文教政策的发展变迁

二、中国历代官学制度的发展演变

三、中国历代私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变迁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六朝

三、隋唐两宋

四、元明清

第十一章 取类比象 辨证论治——中国传统医学

第一节 中医文化渊源

一、原始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发生

二、部落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三、诸子文化与中医学的融合

四、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五、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六、宋元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七、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在

二、中医药文化的外在

第三节 中医药的文化价值

一、传统文化的代表

二、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科技成就的瑰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