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三、西学东渐及其中断

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学的同时,也将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以及康熙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外来的科技知识。近代科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实证方法和数学语言,徐光启、方以智等人通过接触西方近代科技知识,重视“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的运用,初步显示出近代科学思维的风貌。遗憾的是,由于宗法专制社会政治结构的坚固以及伦理型文化传统的深厚,“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展缓慢。到了雍正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被逐出中国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大门日益关闭。

明清两代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清王朝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亚欧大陆的西端,新兴的资产阶级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欧洲人获得了一盏“阿拉丁神灯”。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仍处于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工业先进的西方是绝不会放弃如此巨大的一个商品倾销地、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的。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