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七、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发展

明代中医药文献整理总结和各科医药都有很大的发展,如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汪机的《石山医案》等都在此时期出现。同时,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里程碑式药物巨著《本草纲目》面世。此书在前人本草著作的基础上进行彻底修订,参考文献800余种,历时27年之久写成,在他去世后三年首次刊行。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分类法,蕴含进化论思想,体例详明,用字严谨,它不仅是一部药物集大成著作,而且是一部研究动植矿物的博物学巨著,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中国百科全书”。明代我国已经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直到18世纪英国琴纳发明牛痘接种后才逐步代替,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公元17—19世纪,由于传染病的不断流行,人们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温病学派。

《清史稿》云:“清代医学多重考古”。清代医家反对宋元医家自创新说、自立门户,因此直接探厳古经,重视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昆要略》《神农本草经》原著的研巧,这与清代学术思潮反动宋明理学、以“复古”为其职守,脱开宋明羁勒、直接求诸古经如出一辙。